央廣網北京6月24日消息(記者宓迪)6月23日晚間,民生銀行公告稱,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第一期)”,募集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批準,用于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今年以來,西安銀行、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獲批。此外,西安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機構于年內成功發行了二級資本債券。
其中不乏中小銀行的身影。專家分析,資本補充是中小銀行抵御風險、服務實體的起點,持續生存能力需依賴資產負債精細管理、特色化客群深耕與中收轉型等多管齊下來“強身健體”。
多家中小銀行“補血”受關注
記者關注到,今年以來,“補血”成為多家銀行的關鍵詞之一。其中西安銀行6月18日公告表示,近日,其收到《陜西金融監管局關于西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批復》,陜西金融監管局同意該行發行不超過70億元人民幣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在批準后的24個月內,可自主決定發行時間、批次和規模。
蘭州銀行6月18日公告表示,近日,蘭州銀行收到《中國人民銀行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甘肅監管局關于蘭州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批復》,獲準發行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年內寧波通商銀行、承德銀行、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獲批。
除了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以外,記者關注到,今年以來西安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機構亦成功發行了二級資本債券,成為“補血”的另外一個重要渠道。
具體而言,西安銀行近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西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發行規模為20億元。西安銀行表示,本期債券的募集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批準用于充實該公司二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增強該公司營運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今年4月份,南京銀行稱,成功發行“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一期)(債券通)”,發行總額為人民幣110億元;今年3月份,寧波銀行發行“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二級資本債券”,發行規模為人民幣89億元。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還有多家銀行變更注冊資本獲批,其中今年6月份,河北金融監管局披露關于張家口銀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的批復,同意該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募集國有股份不超過18億股;今年五月份,保定銀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獲批,監管部門同意該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募集股份7.1億股。
有助于提升抗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
“在利率下行趨勢下,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內源資本補充空間縮窄,更需要外源資本補充,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增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在具體資本補充上,中小銀行除了利潤留存外,還有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補充資本。這有助于充實銀行資本金,提升銀行抗風險能力和信貸投放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5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5.28%,一級資本充足率12.1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0%。其中一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7.79%、13.71%、12.44%和12.96%。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則對央廣財經記者表示,中小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和二級資本債券,主要通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提升資本充足率,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從而為擴大信貸投放、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更堅實的資本支撐。同時,債券的成功發行反映市場對銀行資質的認可,有助于提振投資者與客戶信心。此外,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此類債券發行利率較低,也是銀行拓寬低成本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
中小銀行該如何“強身健體”?
在紛紛“補血”的同時,今年以來面對凈息差下行等壓力,廣大中小銀行又該如何“強身健體”,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婁飛鵬對記者表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相對較大,需要在做好利潤留存、穩定內源資本補充的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進行外源資本補充。在資本補充的同時,中小銀行更多需要樹立輕資本理念,通過發展輕資本業務,做好資產質量特別是貸款資產質量管理等,節約資本占用。
薛洪言認為,面對凈息差下降等壓力,資本補充是中小銀行抵御風險、服務實體的起點,但持續生存能力需依賴資產負債精細管理、特色化客群深耕與中收轉型等多管齊下來“強身健體”。一是通過發行資本債券等方式積極補充資本,夯實業務發展基礎;二是優化負債結構,通過拓展低成本存款、控制高息負債占比穩定息差水平,同時優化資產結構,聚焦小微、綠色、科創等實體重點領域的優質資產投放,加強風險管控以降低不良壓力;三是積極發展財富管理、支付結算等中收業務,減少對傳統息差收入的依賴,提升收入多元性。此外,還要積極把握寬松政策窗口,用好再貸款等工具優化負債成本,并積極布局周期敏感型行業,在政策發力領域(如設備更新、消費復蘇)提前儲備客戶,待經濟回暖時及時釋放信貸需求,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