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餐飲業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是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近日,在新華社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發揮企業作用,助力消費提振”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提出,受多重因素影響,目前在餐飲提振消費方面仍面臨不少現實難點,通過數字化賦能餐飲消費,對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更好地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餐飲業是拉動消費的重要動力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當前居民消費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的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餐飲行業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動力。2024年1-11月,全國餐飲收入50169億元,同比增長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2723億元,同比增長3.5%,餐飲行業整體增速高于社零增速。
2024年以來,部分餐企憑借強大的運營效率與創新力,實現了收入的顯著增長。奶茶品牌霸王茶姬的全球門店數量已突破4500家;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古茗先后通過港交所聆訊掛牌上市。
外賣創新撐起餐飲收入大盤
在餐飲消費中,在線外賣服務在整個餐飲業數字化過程中產生了顯著的輻射和擴散效應,通過豐富餐飲消費場景、增加消費時段等方式,創造餐飲消費需求,推動餐飲業蓬勃發展。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在線餐飲銷售額增長29.1%,占餐飲消費總額比重進一步提升到22.2%。
《2024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約1.2萬億元,占餐飲收入的比重達到22.6%。有近五成的調研企業表示,其外賣銷售額較2022年有所增加。
“外賣搭建起覆蓋全國的即時配送體系,極大提高了整個行業的運轉效率,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需求。”與會專家指出,即時配送體系不僅是外賣業務發展的基礎,更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外溢性的經濟價值。即時配送是對我國當前流通體系的完善和補充,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空間布局和供給結構難題。
以餐飲行業為例,傳統中小餐飲門店的服務半徑一般為500米左右。美團外賣的平均配送距離為987米,擴大了近一倍。據美團平臺外賣業務數據,2023年外賣規模同比2019年增長約6000億元,同期餐飲大盤收入增長6168億元,外賣對于大盤的增長貢獻比例超過95%。
在多家外賣電商企業的帶動下,全渠道零售快速發展。即時配送品類也從早期的餐飲外賣拓展到生鮮宅配、商超零售、鮮花蛋糕、醫藥配送、服裝鞋帽、3C電子、美妝等品類。以美團閃購為代表的零售新業態,聯合零售全品類的大、中、小本地實體零售商家,以數字化手段助力商家通過前置倉模式開展線上經營,滿足本地消費者“30分鐘萬物到家”的即時消費需求。
數字化賦能餐飲消費
數字消費深刻重塑了居民消費行為,以其便捷性、多樣性、高效率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生活品質,呈現出創新消費模式蓬勃發展、新的消費增長點不斷涌現、新的消費群體加速崛起等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與互聯網發展研究室主任劉奕指出,鼓勵行業協會、平臺企業提供數智化轉型的指導咨詢,幫助中小商戶明確定位及發展方向;引導各類電商平臺為服務商戶提供更多普惠性的數智化轉型工具,擴充服務消費內容、增大服務消費空間。
餐飲業借鑒電商零售行業的“C2M模式”(從消費者到生產者),推出的平價外賣產品發展迅猛,該類產品通過前端匯聚需求、后端攤薄成本,進而優化供應鏈、擴大規模效應來實現“性價比”。
以美團拼好飯為例,該產品不僅吸引了大量傳統街邊店上線,還吸引了一大批知名連鎖品牌入駐。研究發現,90%入駐拼好飯商家實現銷量提升30%以上,再疊加出餐效率提升帶動平均成本下降,平均降幅在20%以上。
美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美團外賣正在參與到餐飲供應鏈上游建設中,幫助餐飲商家在數字化建設上持續深耕,探索多維的供給模式,不斷完善供給、迭代產品,提高餐飲產業的整體生產效率,提升供應鏈效率。
與會專家表示,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不斷創新服務內容與形式,增加優質服務供給,使服務消費成為拉動消費的強勁動力,為消費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