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其中,金融助力民營企業是關鍵一環。
金融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規模不斷增長,企業融資成本持續降低、融資模式更加豐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有哪些痛點堵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又如何助力企業跨越這些障礙?
《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勝科納米(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科納米”,688757.SH)、蘇州仕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仕凈科技”,301010.SZ)、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合光能”,688599.SH)等多家上市民營企業,了解到企業發展壯大的“坎坷”歷程,以及銀行如何以金融之力托舉民營企業乘風而起。
創業起步難金融護航硬科技崛起
今年3月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敲鐘上市的勝科納米是江蘇省第700家境內上市公司,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民營半導體芯片分析測試服務平臺和輔助研發中心之一,也是國內較早掌握先進制程工藝節點分析技術的獨角獸企業。
從2萬元(新加坡元)起家到如今億萬身家,勝科納米董事長李曉旻回顧過往二十多年時感嘆:“沒有金融支持,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勝科納米!”
李曉旻在北大畢業后留學新加坡,一直從事半導體芯片失效分析相關工作。2004年年底,李曉旻在新加坡初創了一家商業化運作的高端分析實驗室,這便是勝科納米的雛形,而當時李曉旻的手中僅有2萬元(新加坡元)啟動資金。
經過在新加坡8年打拼,李曉旻的企業初具規模。彼時正值國內芯片行業起步,而國內該領域屬于“卡脖子”技術,這讓他萌生了回國二次創業的打算。2012年,李曉旻跟隨“新蘇合作理事會”新加坡企業代表團回國考察,最終選擇將勝科納米國內公司落戶蘇州園區。
李曉旻介紹,2018年勝科納米國內的實驗室業務擴張逐漸步入了快車道,對于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勝科納米當時幾乎處于不盈利的階段,很多人對行業賽道也看不懂,貸款真的很難。“農業銀行(601288.SH)為企業首次發放了3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并在兩年內將授信額度增至3000萬元。”
“企業處于發展關鍵期,資金流很緊張。當時很多銀行能給到我們的貸款額度最高也只有100萬元左右,而農業銀行是為數不多的一次性將信用貸款額度直接提高到300萬元的銀行,有力解決了我們的資金難題。”李曉旻表示。
金融的支持令勝科納米有了發展底氣,銀企雙方的合作也漸入佳境。2021年,農業銀行授信1億元支持企業建設“面向高端芯片全產業鏈的可靠性分析技術公共服務項目”,進一步幫助其擴大在半導體領域實驗室分析測試的業務規模。
2022年,農業銀行牽頭組建7億元外部銀團貸款支持企業總部及檢測研發基地項目并承貸4.5億元,幫助企業持續提升半導體檢測分析能力。
在農業銀行的支持下,勝科納米在全國快速擴張,在南京、福建、深圳、青島、北京等地成立了實驗室,實現了多點的業務布局。
2024年,勝科納米集團營收達4.15億元,較2021年增幅超147%,凈利潤由2021年的2750萬元增至2024年年底的8118萬元,增幅超過195%。2025年3月,勝科納米成功登陸科創板。
“芯片失效分析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購買設備的資金需求量很大。一個基礎芯片檢測分析實驗室投資強度從20世紀70年代的100萬元人民幣到現在的10億元人民幣,增長了近千倍。企業要進一步發展,每一步都離不開銀行支持。”李曉旻表示。
周期低谷難熬銀行“雪中送炭”
從一家初創企業到光伏環保領域隱形冠軍,再到新能源賽道的“跨界黑馬”,仕凈科技用20年的時間闖出了一條以技術驅動、綠色轉型為核心的民企發展之路。
2005年,仕凈科技在蘇州成立,起初以工業污染治理設備的研發生產為主業,迅速在光伏行業制造廢氣處理領域占據了75%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光伏組件巨頭的重要合作伙伴。2021年,仕凈科技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并在此后通過環保新技術的應用將業務擴展到高效N型電池片和水泥碳膠凝材料兩個領域。
“對于仕凈科技來說,企業最難的時候是在2012年。”仕凈科技董事長特別助理朱葉表示,當時企業的主業是光伏環保設備生產,而光伏行業屬于周期性行業,彼時正處于行業低谷時期。由于行業分類中被歸于“光伏行業”,仕凈科技一度被“誤傷”。“其實我們不是光伏制造企業,而是光伏環保設備的供應商。少數銀行在政策執行上實行‘一刀切’,沒有詳細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
合作的銀行一旦對企業同時停止貸款,企業的資金鏈隨時都有可能斷裂。“農業銀行在充分了解仕凈科技的經營狀況后,發放了2000萬元貸款,在危難時刻幫助了我們一把。”朱葉表示,“如果當時不是農業銀行雪中送炭,也不會有今天的仕凈科技。”
“農業銀行與仕凈科技早在2008年就有了合作,每月都會有專業團隊走進企業,跟進了解企業生產情況。17年來,我們看過企業村頭的生產設備,去過安徽的生產廠房,和企業一起走過全國的基地,看著企業一步步成長起來。”農業銀行蘇州相城支行負責人朱鳴表示,“2012年,了解到企業受光伏行業周期性沖擊之后,我們多次實地調查。因為看到了企業的發展潛力,我們以企業應收賬款做質押、擔保公司擔保的方式為企業增加了授信。”
更重要的是,農業銀行為仕凈科技增加授信的行為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應,為企業發展穩定了資金鏈。隨后,其他合作銀行也更愿意跟進仕凈科技的后續發展,企業也因此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在渡過難關之后,仕凈科技與農業銀行的合作也進入“蜜月期”。2019年,農業銀行蘇州相城支行將對企業的授信額度增加至1億元。2020年,該行為其提供線上供應鏈融資產品“保理e融”,助力信貸資金直接流向企業的5級供應商,有效緩解了仕凈科技因業務快速增長面臨的應付賬款資金壓力。
農業銀行方面表示,該行蘇州分行是首批試點建設的10家科技企業金融服務中心之一。銀行針對科技型企業經營情況創設科技型企業專屬信貸服務體系。截至2025年3月末,該行已采用該服務體系累計為195戶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超22億元。
時至今日,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仕凈科技已經成長為科創板上市企業,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024年企業繳稅金額就高達1.2億元。
大多數民營企業在成長中都會遭遇周期性的問題,而穿越周期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銀行的鼎力支持。對此,朱葉也表示:“如果銀行不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在企業困難的時候直接抽貸,那么大多數民營企業恐怕很難做大做強。”
農業銀行蘇州分行公司業務部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內很多民營企業身處經濟周期或者行業周期低谷,而銀行需要加深對行業和企業的了解,幫助更多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走出暫時的困境。
盤活固定資產股權融資“進行時”
與蘇州毗鄰的常州,同樣有一家與光伏相關的上市民營企業——天合光能。作為江蘇常州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早在2014年,天合光能的光伏組件出貨量首次達到全球第一,并依托“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31次刷新光電轉換效率世界紀錄。此外,企業在儲能業務、新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等板塊也有相應布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光伏產業也遭受重擊,農業銀行當時看準了我們的發展潛力,主動加大對我們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牽頭組建了20億元的銀團貸款,支持我們彎道超車,最終成為光伏產業的龍頭。”天合光能財務總監吳森回憶說。
另外,農業銀行對天合光能的研發支持力度也很大。據介紹,2010年以前,光伏組件的質量保證期只有15年,所有國際標準都是由國外企業所制定。在農業銀行牽頭的銀團貸款支持下,天合光能組織研發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歷經3年多時間將光伏組件質量保證期提升至最高30年以上,而天合光能的核心技術也成為國際標準。
在當前外貿復雜的形勢下,農業銀行還在今年3月成功為天合光能實現了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的突破,并于當日開立主賬戶,實現首筆境外放款3.6億元,助力推進企業高質量“出海”。
天合光能集團副總裁兼資金部負責人魏剛表示:“光伏行業處在下行期,民營企業的負債率很容易攀升,此時,企業往往更傾向于股權上的融資。”
他表示,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部分企業可能并不愿意負債過多,尤其是短期債務。相比之下,股權投資資金周期一般比較長,更有利于幫助企業穿越周期。
吳森透露,目前企業正在與農銀投資和農銀資產對接,探索將天合光能電站資產股份出讓,資產的運營收益通過股權分配靈活設計。
對于天合光能當下的金融需求,魏剛表示,在產能階段性失衡的背景下,目前光伏行業的整體賬期在不斷拉長,需要金融機構匹配更長期的資金。除了股權融資之外,企業也非常需要銀行的中長期貸款支持。“目前大多為一年的短期貸款。希望銀行能夠多為我們提供3年期以上的貸款,這樣企業的資金壓力也會減輕很多,貸款資金的效率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