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昌校宇)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表示,《方案》的出臺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是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趙桂才表示,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就是做好權益投資、提高權益投資規模及穩定性,實現更好服務國家戰略與實體經濟發展、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助力投資者分享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的有機統一。
圍繞提升權益基金規模和穩定性、為投資者創造更優長期回報的目標,工銀瑞信基金認為,公募基金行業可從以下方面繼續努力奮進:
構建平臺化投研體系,夯實權益投資專業根基。《方案》明確提出“強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設,支持基金公司加快‘平臺式、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強調通過資源投入、團隊協同與科技賦能提升服務各類投資者的專業資產管理能力。在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投研能力已成為基金公司可持續競爭力的核心,需從人才梯隊與科技應用雙輪驅動。
強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提升投資業績穩定性。《方案》明確提出公募基金需“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嚴禁風格漂移、降低換手率”,并要求將“投資者盈虧情況、業績比較基準對比”納入考核體系。這一政策導向直指行業“重規模輕回報”“追漲殺跌”等痛點,為基金公司錨定長期價值投資、為持有人創造良好收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大權益基金發展力度,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方案》明確鼓勵權益基金產品創新發展,浮動費率產品和指數類產品是兩大抓手。對于基金公司來講,加強權益基金產品供給、做好權益基金投資管理,是服務廣大投資者權益資產配置的重要著力點。產品研發供給方面,對新設立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大力推行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模式,有利于解決基金公司“旱澇保收”問題以及提升基金經理創造更優回報的動力,強化與投資者利益綁定;加大指數產品發展,有利于為投資者提供低成本、高透明的配置工具。產品投資管理方面,以科學設定產品的投資業績基準為核心,強化基金管理人對投資管理行為的監督約束作用,并對投資者形成合理預期;同時,通過豐富產品投資策略,合理參與金融衍生品投資進行風險管理,增強投資業績穩定性,為投資者創造更穩的回報。
提升投資者服務能力,從重規模轉向重回報。《方案》明確提出“提升服務投資者水平”要求,推動基金公司提高對各類中長期資金的服務能力,研究創設更加適配個人養老金投資的基金產品,并為機構投資者投資公募基金服務,加大基金投顧業務發展;建立基金銷售機構分類評價機制,將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及占比、首發產品保有規模及占比、投資者盈虧與持有期限、定投業務規模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
相關政策舉措旨在進一步強化“以投資者利益為本”的導向要求,推動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構建“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循環。基金公司需要持續提升資產管理能力,持續做優產品投資業績,并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加強產品供給與客戶需求的精準匹配。同時,通過加強與基金銷售機構聯動,共同提升財富管理能力和投資者服務能力,強化逆周期營銷,幫助投資者理性投資、長期持有,助力投資者獲得更優長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