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兩部門:做好新能源項目對接和信貸支持 完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金融服務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月27日消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近日聯合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支持能源體系低碳轉型,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金融支持;拓寬綠色融資渠道,采取市場化方式投資綠色發展領域的股權項目和股權基金。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 培育發展壯大能源新產業新業態
《指導意見》提出了2025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標。其中,在綠色轉型方面,《指導意見》明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新進展。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機制進一步健全。
商務部:將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2月27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消費是穩外貿、擴內需的重要抓手。商務部將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穩步推進梯度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會同相關部門,在電信、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領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開放舉措。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速 中國資產“磁吸力”增強
外資是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近一段時間,有關部門陸續推出系列舉措,釋放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速的積極信號。專家認為,隨著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中國資產“磁吸力”將進一步提升,外資機構將繼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
上海證券報 逾3000家A股公司“透底”2024年業績 新質生產力賦能行業加速回暖
一幅穩增長、優結構、重回報的上市公司全年發展圖景徐徐展開。從已披露數據來看,約六成A股公司預計實現盈利。從細分行業和屬性來看,半導體、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業績亮眼,以技術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經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業績向好夯實回報根基,包括同花順、聚燦光電等一批A股公司推出2024年年報分紅計劃(含股東提議),以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傳遞發展信心。
2025年能源工作重點圈定 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2億千瓦以上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了2025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標,以及21項年度重點任務。
春季首發上新升溫激活消費市場新潛力
2月24日,時尚品牌太平鳥全球首家超級壹號店開業,近400平方米的LED幕墻成為南京東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上海南京西路商圈,LOEWE羅意威亞洲最大精品店啟幕、張園迎來寶格麗蛇年特展和法國高端護膚品牌伊菲丹亞洲首家品牌城堡店……
信貸“開門紅”里暖意濃 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誠意”足
緊湊的走訪節奏、成倍增長的經營預期、日益密切的銀企溝通……開年以來,上海證券報記者深入基層調研走訪,發現信貸投放暖意濃,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誠意”足。
證券時報 銀行保險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施工圖”出爐
金融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近日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方案》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引導金融機構優化金融服務,加大銀行信貸供給,完善綠色保險體系,拓展綠色金融服務渠道,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逐步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從而提升金融服務綠色高質量發展適配性。
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 著力破局結構性就業矛盾
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今年,我國將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受訪專家學者看來,今年民生保障將聚焦民生痛點堵點,更大力度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擴大養老服務保障覆蓋面等。著眼于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等民生難點痛點,今年有必要推進教育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國家能源局明確二十一項年度重點任務 今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目標提至兩成左右
2月2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2025年能源工作在供應保障、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質量效益三方面的主要目標,同時部署了二十一項年度重點任務。
并購重組浪潮依舊 產業并購基金漸成趨勢
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指出,產業邏輯支撐疊加政策支持,成為了本輪并購浪潮持續火熱的主要原因,并購重組市場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不僅交易活躍度與規模提高,更重要的是,并購項目的質量及監管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購的實質效果與產業整合的深度更受關注。
證券日報 多地出臺專項法規護航低空經濟 兼顧“管得住”與“放得開”
自2025年2月28日起,《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條例》正式施行;據無錫市司法局官網披露,去年《無錫市低空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已列入立法議程;根據蘇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消息,1月10日,蘇州市召開了低空經濟立法推介會。
中國牽頭制定世界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 產業鏈迎發展新機遇
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發布了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 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以下簡稱《標準》)。《標準》依據老年人生理和行為特點,為各類養老機器人的產品設計、制造、測試和認證等提供基準。
資本市場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正當時
資本市場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科技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服務新型工業化等功能。在筆者看來,新時代新征程,資本市場全面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正當時,可持續從三方面發力。
銀行逐鹿消費貸:利率低至“2字頭” 額度高至百萬元
近日,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地方中小銀行再次加碼消費貸營銷力度,通過直接降低利率、提高放貸額度或發放優惠券等手段,吸引潛在借款人。據悉,目前多家銀行消費貸最低利率降至“2字頭”,貸款額度提升到100萬元至200萬元。
人民日報 開放讓各方錨定中國機遇
新時代以來,中國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對外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英國品牌評估咨詢公司日前發布的《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國內營商及與中國開展貿易的便利程度”和“未來增長潛力”兩項指標上,已連續4年位居全球榜首。實踐證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為世界現代化賦能的重要途徑。
在廣闊舞臺上大顯身手
發展內生動力是第一位的,民營企業大顯身手需主動作為。走大道、干大事,關鍵要有能動性,而不能“等、靠、要”。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平均一秒鐘生產一個電芯,2.5分鐘生產一個電池包。企業不斷追求“極限制造”,通過技術引領、智能制造,始終在鋰電行業保持領先。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在科技創新“無人區”勇于探索,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善作善成,在助力共同富裕上唯實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奮發有為,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將更好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經濟日報 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國際經貿合作成果豐碩,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前行。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目前,我國正組織對過渡期進行總體評估,分類優化完善各項幫扶政策,建立健全常態化幫扶制度機制。
21世紀經濟報道 金租市場的2025:巨頭競速、中小轉型 行業迎新局
相較于傳統金融巨頭的“航母”體量,金融租賃行業共計四萬億元的資產規模可謂是“船小好掉頭”。多名受訪人士表示,隨著監管環境變化和市場格局重塑,這片四萬億藍海正暗流涌動,巨頭加速布局,中小機構加速轉型。行業分化加劇之下,一場關于“規模與速度”的較量正在上演。在未來,金融租賃行業發展速度或有所放緩,但隨著業務結構調整優化的逐步完成,行業發展質量有望提升。
10分鐘狂攬6900單!熱搜霸屏之夜 雷軍要打“高端局”
2月27日晚間,小米舉行Xiaomi 15 Ultra暨Xiaomi SU7 Ultra新品發布會,公布了相關配置情況和具體售價。當晚,“小米15 Ultra價格”“ 小米SU7 Ultra”“雷軍夸保時捷”“小米直播”等多個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第一財經 民營經濟利好不斷 央地密集部署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又添一例。2月24日,中廣核廣東陸豐核電項目1號機組完成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筑,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國家發改委披露,與該機組同批次核準的5個核電項目都引入了民間資本,而且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首次提高到了10%。
600余份業績快報出爐 近七成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618家上市公司已發布2024年業績快報,近七成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目前,A股2024年業績快報正在密集發布,這是截至2月27日收盤,部分公司勾勒出來的業績面貌。
經濟參考報 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各地各部門深入踐行“五個必須統籌”述評之三
面對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規律,開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立足基礎、統籌謀劃,鞏固強化傳統動能,加快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中國經濟向新而行的路線圖更明晰,換擋升級的身姿更矯健。
聚焦服務貿易服務消費 商務部將加快出臺系列措施
2月27日,記者從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在電信、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領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開放舉措,同時加快完善服務消費“1+N”政策措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