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啟迪科技大廈A座27層向北遠眺,落地窗將眼前景致框成層次分明的寫實畫卷:一邊是圓明園的遺址輪廓,沉淀著百年時光;另一邊是清華、北大的校園樓宇,涌動著頂級學府的創新氣息。
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鮮活,在同一視野里交疊。
這片地界本就繞不開“創新”二字——緊鄰中關村核心區的清華科技園,是不少企業的起點。在國內大模型業務中標數名列前茅、正沖刺“大模型第一股”的智譜華章,在具身智能領域快速突破、搶占海外賽道的星動紀元,這些帶著清華背景的科技公司,早從園區走向了更遠處:前者已在中關村、新加坡、英國等地設立辦事處,后者海外市場收入占比超50%,在具身智能出海賽道亦位處前排。
此時,以“追求卓越——創新集群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IASP 2025世界大會正在北京舉行,《中關村倡議》的提出、“開放園區”實踐的落地,恰與這些企業的出海成果形成照應。
像它們這樣扎穩腳跟的出海身影正在增多,國產科技不再是零星探索,而是從國內各個技術濃度極高的園區出發,成批闖向全球市場,在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持續撕開國際市場缺口。
恰逢IASP國際盛會同期展開,中關村一帶時常能見到國際友人,聽到他們用各種語言略顯“蹩腳”地念出某家中國科技企業名稱——這似乎是外賓齊聚京城后的焦點談資。
“全球化閉環”
機器人產業,代表了一種從規模優勢向價值進階的業態突圍。即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IDC統計顯示,2024年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出貨量突破10萬臺,而中國廠商以出貨份額84.7%的絕對優勢引領全球。
這并非簡單的量變到質變——產品智能化和多場景落地,成為頭部企業市場規??焖贁U張的關鍵抓手:中國廠商在具身智能、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領域持續突破,結合國內足夠豐富的場景應用經驗,一并推動著商用服務機器人實現多維度升級。
該機構預測稱,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到2029年將超過40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將占據近半的份額,并以近15%的復合增長率位居全球前列,成為推動全球機器人產業增長的核心引擎。
在清華科技園,行業數據正被更鮮活的現實所印證。星動紀元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公司自年初布局海外市場以來,已經與包括蘋果、微軟等巨頭在內、全球市值前十科技公司中的9家實現過業務對接和產品交付,星動紀元的機器人在客戶手里實現了算法訓練、硬件科研等多種用途,來自海外的訂單占整體單量比例已達50%。
“從大腦(算法)到本體(硬件)再到場景數據(應用),公司構建起了軟硬一體、全棧自研的協同進化飛輪?!逼渲?,“場景數據”是飛輪的核心動力,“我們通過產品在全球市場落地后拿到的多源數據收集+海外場景落地反饋,讓前面提到的大腦與本體進一步升級,形成‘落地—數據—迭代—再落地’的全球化閉環”。
根據預測,2025年全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商用銷售出貨量預計約5000臺,而到2030年這一規模將達到約6萬臺,年復合增長率超95%。在全球硬科技產品的流通體系內,支撐起技術和規模兩大關鍵維度的中國企業,不再只是淹沒其中的某某參與者。
搶跑新興市場
2025年6月,大模型行業全球范圍內的領軍企業OpenAI曾發布一份對外報告,指名道姓點出智譜AI海外業務拓展值得被關注,甚至警惕。
報告稱,智譜正加快與多個國家政府合作的步伐,已經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沙特和肯尼亞等地落地大模型基礎設施,并通過與其他硬件廠商的合作提供本地化私有硬件解決方案。
這份來自行業頭部的審視,側面印證了智譜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升維。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當前國產科技出海已從成本驅動轉向技術與生態的協同,核心優勢在于快速響應本地化需求的能力,這一點在智譜的實踐中尤為明顯。
OpenAI認為,智譜的目的在于搶跑新興市場,趕在美歐AI公司進入前搶占份額,從而建立起“中國方案”的替代邏輯,既能幫合作方掌握技術主權與數據控制權,也在推動中國技術標準出海。
據悉,智譜AI副總裁林超婷曾在多個場合提及海外布局:公司正與全球各國政府溝通,希望合作推出本地化的主權AI代理;同時倡議各國共建聯合實驗室與創新中心,共同推動AI產業發展。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法規差異與文化適配是科技出海的核心挑戰之一,而智譜的方案頗具參考性。
在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的浪潮席卷全球之時,中國科技企業正以一種更主動的姿態布局每個有潛力的市場。
科技出海,園區賦能
星動紀元與智譜AI,兩家各自領域的頭部公司在清華科技園內相隔不過半個街區的距離。
從發展歷程來看,二者的共性之一便是團隊的“清華系”背景——智譜脫胎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星動紀元則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而來。
IASP 2025世界大會期間,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訪團走進清華科技園,這是大會“科技參訪”環節的重要一站,也是全球創新力量近距離觀察中國科技生態的窗口。作為大會精心策劃的6條參訪路線之一,清華科技園的參訪不僅展示了星動紀元、智譜AI等企業的技術成果,更讓國際嘉賓看到了國產科技企業背后的生態支撐力。
星動紀元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園區能實現與清華的學術人才無縫銜接,加速了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轉化;“聚集創新資源、聚合產業集群、聚焦創新創業企業、聚變世界一流企業”的模式又形成產業鏈集群效應。
配合啟迪控股“科技園區、科技實業、科技金融”三位一體格局,還解決了企業共享辦公、專業測試等實際需求。這種生態賦能,讓企業能更專注于技術研發、產品迭代以及包括海外在內的業務拓展。
對公司而言,這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創新共同體”。
IASP期間,啟迪控股與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創新園、巴西里約熱內盧大學科技園簽約,成為推動國際科技園區協同創新的具體落地。公司董事長王濟武提及,愿和全球同行分享經驗,一起把全球創新網絡搭得更實。
正在進行的大會,恰好成了這樣的對接平臺——中國園區的運營方法、企業的技術成果,不用再繞遠路,能更直接高效地對接上全球的資源。
從企業在園區里扎根成長,到借著平臺展開國際合作,IASP大會搭好了橋梁,園區則筑牢了根基。
身處北京時間的科技企業,正推動產業鏈邁向更大范圍的中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