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春重新“擁抱”國資了。
近日,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劍南春集團”)完成注冊資本變更,綿竹市國有資產事務中心通過認繳1.37億元,獲得劍南春集團14.51%股權,躍居第二大股東。集團注冊資本從8.08億元增至9.46億元。
這是劍南春集團2004年由國企改制為民企后,國資再次介入。
而劍南春集團第一大股東四川同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同盛投資”)股權比例降至63.06%,劍南春集團現任董事長喬天明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誰的劍南春?
于1996年成立的劍南春集團,前身為國營綿竹酒廠,是“川酒六朵金花”的領軍品牌之一。
90年代中期,劍南春已是高端白酒的代名詞,與貴州茅臺、五糧液一同并稱“茅五劍”。不過此后,劍南春與貴州茅臺、五糧液走出不同的路徑。
五糧液和貴州茅臺均為省屬國有控股企業,背后分別站著宜賓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國資委,兩者在2000年前后登陸資本市場。在資本化、全國化、提價策略等因素共同推進下,五糧液和貴州茅臺穩守行業前二地位。
劍南春集團則轉為私有制。2003年,在四川省提出加快推進國企建立現代制度的背景下,董事長喬天明主導劍南春集團啟動改制,由喬天明代表的管理層組建的同盛投資、全體員工及戰略投資者共同持股,原有國有資本全部退出,于次年完成改制。
不過在2012年,劍南春集團改制遺留的員工持股爭議爆發,直到2023年3月,喬天明行賄、私分國有資產案塵埃落定后,業界對“誰的劍南春”議論紛紛。
時隔21年,綿竹國資重新回到劍南春的牌桌上。
股權變動前,同盛投資的認繳出資額為5.96億元,按照此前劍南春集團8.08億元的注冊資本計算,其持股比例為73.76%。
在其他股東沒有增資的情況下,同盛投資持股比例現降至63.06%,仍為劍南春集團第一大股東;持有同盛投資41%股權的喬天明仍為劍南春集團實際控制人,間接持股劍南春集團30.24%;綿竹市國有資產事務中心躍居集團第二大股東,持股14.51%。
《公司法》規定,對于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增減注冊資本、合并、分立、解散或變更公司形式等各類特別重大事項,需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換句話說,持股在67%左右才能確保絕對控制權。
如何理解劍南春集團兩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同盛投資對劍南春的絕對控制權是否會發生變化?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同盛投資持股比例減低到63.06%,對公司的控制權變化要看公司章程中對于不同事務設定的批準規定,如果存在股份超過2/3批準的事項,那么此次增資后大股東將失去部分事務的絕對控制力,但仍可能通過實際控制董事會保持對公司的實際控制。
白酒行業分析師肖竹青則認為,按照《公司法》規定,超過10%股權(表決權)占比就有主張法院清算公司的權力,綿竹國資方面增持劍南春股份體現了強化對劍南春控制的意圖。
此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綿竹市國有資產事務中心認繳出資1.37億元的出資方式為“債權”,并非現金出資。
沈萌指出,即綿竹市國有資產事務中心此次出資并沒有為公司實際注入新的貨幣資金,而是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履行,可以相應地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
總體來看,沈萌認為,引入國資一方面可以增強對公司流動性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當地國資對企業發展的背書。
“少東家”執掌3年,2023年營收近百億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團層面的資本與股權變動后,暫未有相關人事調整的消息傳出。
目前,76歲的喬天明仍為劍南春集團董事長,但主要由喬天明之子喬愚掌權。
在喬天明案宣判之前,2022年4月12日,劍南春官方公眾號發文宣布,董事長喬天明不再兼任公司總經理職務,由喬愚擔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法定代表人,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此外,劍南春集團核心子公司四川劍南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劍南春”)工商信息未出現變化,目前仍由劍南春集團持股79.38%。
以次高端大單品“水晶劍”為拳頭產品,劍南春基本盤仍舊穩固,但在高端化態度上保持謹慎態度,近年才開始發力千元價格帶上產品。
今年1月,劍南春公眾號發布的2025新春賀詞中提到(落款為“劍南春集團”),2024年劍南春全年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11%,營收同比增長3.74%。據“2024四川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劍南春集團2023年營收169.41億元。以此推算,劍南春集團2024年營收約175.75億元。
此外,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阿里拍賣平臺上,一則《四川劍南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財務決算報告》顯示,2023年劍南春營收為92.8億元,比上年增長 9.34%。其中,酒業銷售收入91.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58%;凈利潤27.24億元,比上年增長24.81%,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8.54億元,比上年增長23.40%。
從2023年白酒上市企業營收統計口徑來看(順鑫農業白酒業務實現營收68.23億元),劍南春緊跟今世緣100.98億元后面,位列行業第八。
業內有觀點認為,因為改制遺留的問題,使得劍南春的股權和資產問題不明確,導致劍南春未能涉足資本市場。
對此,肖竹青認為,綿竹國資方面入股劍南春后,所有劍南春改制與股權瑕疵問題將迎來一個最終解決方案,劍南春集團將全力以赴謀發展,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時代。
從地方政府和產業集群層面來看,德陽、綿竹對劍南春寄予厚望。
《四川日報》指出,近年來,德陽推動白酒全產業鏈發展,著力構建以劍南春為龍頭的“1+N”白酒產業體系和品牌矩陣,打造有競爭力的白酒優勢產區,千億級白酒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今年6月,位于綿竹市的劍南春大唐國酒生態園二期舉行開釀大典。據了解,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6.7億元,建成后年曲酒生產能力可新增3至5萬噸,將每年為綿竹帶來超100億元以上的工業總產值和20億元以上稅收,新增就業崗位3000余個。
對于劍南春集團增資及相關事宜,9月16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劍南春,截至發稿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