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鄭州任先生通過滿幫(YMM)旗下運滿滿下單,運輸價值超200萬元的300多箱五糧液至寧波,卻遭遇司機失聯事件。貨物被轉至物流園區,有人以提供位置為由索要200元紅包。鄭先生報警后貨物追回。
事件經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小莉幫忙》報道發酵后,張暉掌舵的滿幫(YMM)集團再陷信任危機。此前,因黃牛轉包時有所聞,讓滿幫被部分用戶稱為“灰色中介”;而滿幫平臺高息向司機放貸,更進一步加劇了滿幫司機的債務壓力,讓滿幫的商業模式頗遭詬病。
黃牛轉包亂象
滿幫成立于2017年,由運滿滿與貨車幫合并而成。作為數字貨運平臺連接貨主與司機,提供貨運匹配、經紀服務及增值服務,滿幫覆蓋全國超300個城市和10萬條線路。2021年,滿幫在紐交所上市,號稱“中國數字貨運第一股”,但短短幾年,滿幫的平臺光環已被黃牛轉包的信任危機侵蝕。
前述任先生五糧液訂單“丟失”事件中,平臺客服回應稱:“平臺上看到有個訂單,為什么司機沒送貨到了物流園,不清楚這個情況。司機是自己注冊的,可以自由接單,不受平臺那個。通過平臺交易會處理,等待專員回復即可。”
一句“等待專員回復”,讓托運貨值超200萬元的任先生心急如焚。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類似任先生這樣的不省心遭遇,運滿滿相關投訴超10640萬條,不少涉及司機失聯或電話停機。
在滿幫平臺上,黃牛們注冊賬號搶單,然后加價轉包給實際承運司機,黃牛從中賺取差價。社交平臺流傳的虛假注冊教程顯示,滿幫平臺的身份證、駕駛證審核形同虛設,車輛信息常與實際不符。
2023年,安徽阜陽一團伙利用批量注冊的運滿滿賬號,以貨主和司機雙重身份吞沒并轉賣貨物,持續7個月。有分析指出:“黃牛的存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平臺變相擴張運力的灰色渠道,一個由黃牛維持的龐大訂單池,或許比嚴格審核帶來的運力短缺更能取悅資本市場。”
但黃牛的猖獗,讓貨主與司機深受其害。貨主反映,訂單被黃牛轉包后轉為小車型,取消訂單遭“空載費”要挾。司機則面臨超載訂單,如核載1.2噸的4.2米卡車被要求運12噸貨,拒載卻被平臺扣分,影響搶單和提現。2024年6月,央視報道滿幫等平臺存在超載現象,司機怨聲載道。
企查查顯示,滿幫成員公司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卷入司法糾紛近2000起,1676起為被告,超三分之二為運輸合同糾紛,凸顯平臺管理漏洞。
在治理上放任黃牛,滿幫實際上是在用信任透支換取賬面增長。短期來說,黃牛維持了平臺交易的繁榮,比真實但有限的運力更能支撐滿幫財報的“增長故事”;但中長期來看,用戶信任的透支,只會進一步縮減平臺的訂單吸引能力。
財報難掩隱憂
滿幫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表面亮眼:營收32.39億元,同比增長17.2%;凈利潤12.65億元,同比增長50.5%;非GAAP調整后凈利潤13.52億元,同比增長39.3%。
但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后,滿幫核心業務的增長疲軟已不容忽視。
財報顯示,滿幫二季度貨運經紀服務收入僅增長1.1%,服務費率提高卻導致交易量下滑。公司預計第三季度交易量將大幅下降,總收入預計為30.7億-31.7億元,同比增長僅1.3%-4.6%。為彌補交易量下滑,滿幫提高服務費率,如長三角地區300公里訂單從6%升至11%,短期推高收入,但貨主成本上升,預計導致訂單流失,用戶粘性減弱。
值得注意的是,滿幫盈利模式高度依賴地方政府退稅政策,彌補9%增值稅率與司機3%進項發票的稅差。2023年第一季度,退稅占貨運經紀服務收入66.92%,2022年退稅2.8億元,2024年增至5.2億元,但2025年一季度增速放緩。
在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增大、退稅紅利難以為繼前提下,一旦退稅政策收緊,滿幫集團盈利能力將受重創。滿幫第二季度成本費用21億元,同比下降5%,稅費扣除政府補助后下降7.6%。盈利靠提價與退稅,而非交易量與服務效率,依賴外部增長的模式難言健康。
高息放貸爭議
除了高額政府退稅外,向貨運司機高息放貸,是滿幫較高利潤率的又一重要來源。
有司機在運滿滿借款2000元,分三期還款,卻發現年化利率高達36%,故意模糊費用標注,致借貸司機進一步深陷債務泥潭。另有司機投訴稱,“貨車幫貨運平臺網貸年化利率百分之36”,并遭遇暴力催收。
滿幫的增值服務以放貸業務為核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13.5%,未償還貸款余額45.1億元,2024年增值服務收入17.84億元,同比增長29%。但司機貸、滿運貸年化利率達36%,逾期罰息日利率0.0983%相當于年化35.9%,遠超民間借貸司法保護上限約14.4%,引發高利貸質疑。
同時,滿幫信貸業務合同條款復雜,隱藏費用推高實際成本。
司機反映,滿幫平臺貸款宣傳為“低息”或“零首付”,實際年化成本因“服務費”“咨詢費”等附加費用接近40%,合同未明確披露綜合利率,部分司機直至還款才發現高額利息。2024年,滿幫信貸業務因高利率和不透明合同引發多起投訴,部分司機因逾期被催收人員威脅,甚至面臨車輛扣押風險。
有司機表示,催收人員通過電話和短信施壓,要求“立即還款否則封號”,嚴重影響生計。逾期用戶被凍結搜貨功能,無法接單,被指“暴力催收”。司機陷入“低價訂單—利潤虧損—高息借款—債務循環”的惡性循環,滿幫2024年表內貸款余額41.996億元,不良率升至2.2%。黑貓投訴平臺上,“高利貸”與“封號”投訴同比激增,用戶不滿情緒高漲。信貸合同透明度不足,加劇司機困境,平臺信譽進一步受損。
10月1日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助貸新規將施行,隱性收費等所有類目合計受保護利息不超24%,暴力催收等更不允許,滿幫信貸業務的凈利潤率、壞賬率承壓是大趨勢。
監管壓力高企
滿幫的運營亂象多次引發監管關注。
2023年4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約談滿幫,指出“運營規則不公平”“主體責任不落實”,特別是黃牛轉包導致貨主和司機權益受損。2024年,監管部門再次點名滿幫平臺存在超載和不透明收費問題,要求整改訂單分配機制,但司機反映改進緩慢,超載訂單仍普遍存在。滿幫回應稱已加強實名認證和車輛軌跡監控,2025年7-8月封禁1905個賬號,但黃牛活動未見明顯減少,監管效果有限。
信貸業務同樣深陷合規泥潭。2023年12月,滿幫旗下經營小貸的主體公司貴州貨車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因“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體”被中國人民銀行貴州分行罰款37萬元。裁判文書顯示,2023-2024年,相當高比例的滿幫信貸糾紛涉及年化利率超36%,法院不支持超過24%的利息請求。2024年,部分司機因高息貸款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投訴,監管機構已要求滿幫提交信貸業務合規報告。在監管部門看來,滿幫既沒有落實信息審核責任,也在信貸上踩觸高息紅線。
運力增長瓶頸
滿幫在同城貨運市場份額不到25%,遠低于貨拉拉的63.1%,“省省”品牌尚未突圍。2025年第二季度,營銷費用達1.2億元,履約訂單6080萬單,同比增長23.8%。但面對貨拉拉、滴滴貨運等競爭對手,滿幫需平衡貨主、司機與平臺利益,高費率和低價訂單擠壓司機收入,貨主成本上升導致訂單流失。
2024年,貨主投訴平臺推薦的低價司機履約能力不足。一位貨主表示,平臺上低價訂單常由黃牛接手,轉包后物流信息滯后,貨物延誤甚至丟失。司機同樣不滿,一位司機反映,接單后發現利潤不足以覆蓋油費和抽傭,長期虧損迫使其借高息貸款,陷入債務困境。另一司機因黃牛搶單,收入下降15%,無奈轉投其他平臺。
黃牛亂象、高息貸款和費率調整削弱競爭力,監管趨嚴與政策紅利退潮則為滿幫的可持續運營增加了不確定性。有司機表示:“平臺抽傭高,訂單被黃牛搶,借了貸款還被封號,司機根本活不下。”2024年,滿幫嘗試通過補貼吸引新司機,但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