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報中,“并購重組”成為高頻詞。不少公司在“下半年計劃”中明確將其作為發展引擎,另有一批推進中的并購案例也在半年報中詳細披露了進程。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自《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即“并購六條”)實施以來,截至8月31日,滬市新增逾百單重大并購方案,近三成為轉型升級案例。這些案例聚焦向新求質,正成為上市公司轉型突破、培育新動能的“加速器”,推動企業在產業升級浪潮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轉型“加速器”:從傳統賽道躍向先進制造
一批身處傳統行業、面臨發展瓶頸的上市公司,正通過并購重組剝離落后產能,切入高技術裝備、半導體等先進制造領域,以期完成“脫胎換骨”的轉型。
南京化纖在半年報中,將重大資產重組進展置于“經營情況討論和分析”的首要位置。公司擬置出虧損資產,購入南京工藝100%股份,標的公司生產的滾動功能部件是數控機床、光伏及半導體設備等高端裝備的關鍵基礎零部件。重組完成后,公司將徹底告別原有業務,轉向滾動功能部件領域,實現主營業務的全新轉型。
這一操作并非個例。“并購六條”實施以來,滬市已有近30單重大并購方向指向轉型,推動企業從傳統行業躍升為先進制造業一員。這些轉型企業多來自地產、紡織、傳統化工等行業,普遍面臨發展逆風。數據顯示,超四成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低于5億元,其中三分之二處于虧損狀態,剩余公司平均盈利不足0.5億元,轉型需求迫切。
*ST松發便是轉型成功的典型之一,通過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權,公司從傳統陶瓷制造業轉向船舶及高端裝備生產銷售,盈利能力實現根本性改善。安源煤業則通過資產置換,將持續虧損的煤炭業務置出,置入金環磁選57%股份,主營業務轉向磁選、重選及智能選礦設備制造,公司也將更名為“江鎢裝備”,告別“煤企”標簽。
近期披露并購方案的衢州發展,同樣選擇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公司主營房地產開發,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僅7億元,同比下滑超94%,擬購買先導電科股份,后者主營真空鍍膜用濺射靶材和蒸發材料,產品應用于半導體、光伏、顯示面板等領域。
分析人士指出,這類并購讓企業在出清落后產能的同時,快速獲取核心技術資源,縮短切入新賽道的周期,為傳統企業注入“重生”動力。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主業之外培育新動能
除徹底轉型外,還有公司選擇在穩固原有主業的基礎上,通過并購重組開拓新領域,培育“第二增長曲線”,為企業注入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遠達環保9月1日發布修訂后的交易草案顯示,公司擬收購五凌電力100%股權、長洲水電64.93%股權,并新增水力發電及流域水電站新能源一體化開發運營業務。此前,遠達環保主營大氣治理、工業及市政水處理等環保業務,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連續下滑。公司表示,在環保行業競爭加劇、回報周期長的背景下,注入盈利能力強、現金流穩定的水電資產,將增強抗風險能力,拓展新的盈利增長點。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主業+新賽道”的布局模式,在半年報中并不少見。安乃達投身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出資入股智元創新子公司浙江智鼎,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拓展機器人領域;安孚科技通過全資子公司增資入股國產GPU(圖形處理器)企業象帝先,積極布局GPU行業,為企業增添科技屬性。并購重組成為這些公司培育“第二增長曲線”的高效工具,幫助企業快速切入新領域。
此外,國投中魯擬購買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在傳統果汁業務外,新增產業化咨詢、工藝設計等業務。日播時尚擬收購四川茵地樂控股權,后者主營鋰離子電池專用粘結劑,公司將形成“服裝+鋰電池粘結劑”雙主業格局。對于經營承壓的日播時尚而言,這一并購有望拓寬盈利來源,為企業發展打開新空間。
從徹底轉型到培育新增長曲線,滬市上市公司正通過并購重組主動求變。在“并購六條”等政策支持下,這些交易不僅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更推動資源向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聚集,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隨著更多并購案例的落地,上市公司有望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