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盤后,同仁堂(600085.SH)發布2025年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7.69億元,同比增長0.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45億元;主營業務銷售毛利率44.09%,比上年增加0.4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超19.53億,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主要由于公司優化原料采購節奏,原材料采購支出較上年同期減少所致。在中藥OTC行業整體行業承壓的背景下,同仁堂憑借強大的品牌力和渠道優勢,競爭優勢明顯,業績維持穩健。
(一)守正出奇:中成藥零售終端整體承壓下,同仁堂保持穩健,品牌、品種、產業優勢明顯
國投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5Q1中成藥零售藥店終端銷售規模同比承壓。中成藥零售藥店終端銷售額從2017年的143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6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23%,整體規模保持平穩;2025Q1中成藥零售藥店終端銷售額為412億元,同比下降7.67%。國投證券推測主要系受政策監管、消費降級等因素影響,零售藥店自身經營壓力較大,同時部分品類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所致。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波動,同仁堂有效采取提質增效措施,公司經營基本面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經營業務保持穩健發展。這背后,是跨越三個半世紀的老字號在品牌、品種、產業和管理方面的優勢的顯現。
同仁堂的品牌優勢是建立在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無可復制的文化資產上。同仁堂品牌創始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至今已跨越三百五十余載春秋。作為中醫藥老字號企業,歷經時代變遷與市場洗禮,同仁堂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卓越的品質傳承,構筑起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
相較于其他中藥品牌,同仁堂擁有卓越的品牌力為其主要護城河。同仁堂品牌作為我國傳統中醫藥代表,秉承“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堅守以誠信精神為基礎的質量觀,保證了“療效顯著”,實現了“濟世養生”的理想,在中醫藥行業和消費者心中收獲了極高的社會認同度。得天獨厚的品牌實力與廣受稱贊的美譽度,助力公司充分釋放老字號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公司常年生產的中成藥超過400個品規,產品劑型豐富,覆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類別,以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為代表的產品以及眾多經典藥品家喻戶曉。這些經典名方歷經數百年臨床驗證,療效獲得廣泛認可。尤為重要的是,同仁堂在原材料把控和生產工藝上形成了極高的技術壁壘。
報告期內,同仁堂錨定目標突破,加強其品種和原材料的競爭壁壘。一是圍繞“提質增效年”主線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密切關注原料成本波動,制定積極合理的采購方案,拓展采購渠道,有效控制成本,保障原料按需供應生產。科學統籌生產調度,細化生產安排,結合銷售需求精準制定生產計劃,高效有序生產保供,提升生產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聚焦大品種戰略與核心單品,深挖品種潛力、細化市場培育策略,發揮品種群優勢,穩步開展醫療端業務,賦能經營規模穩中提質。
二是構建中成藥全產業鏈發展體系,推進醫藥工業升級。積極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嚴把藥材質量關。充分發揮供應鏈運營平臺效能,推進生產相關業務數據標準化建設。推進智能制造,大興分廠搭建物聯網數字化生產車間,為智慧工廠建設奠定基礎。順應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推進大興分廠、亦莊分廠光伏項目實施。
三是持續推進“三大管控中心”精細管理。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開展質量風險排查和飛行檢查;推進中藥材數字化鑒別、制劑過程在線檢測技術;加強中藥材前端質量把控,提升中藥材檢驗效率,優化檢測流程。深化“生產統令”管理,加強采購、生產管控垂直管理力度,有效制定包材輔料采購計劃,完善生產計劃、物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流程,細化實施顆粒度,賦能降本增效。強化“數據同源”管理,加快財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提升財務處理效率;嚴格預算管理,強化費用控制,提升成本管控能力。
同仁堂憑借其長期建立的供應鏈體系和質量控制能力,能夠確保產品的正宗性與穩定性。這種“真材實料”的產品力,使得同仁堂的核心品種在同類競爭中優勢明顯,成為企業持續增長的壓艙石。
以安宮牛黃丸為例,目前市場規模在50億左右,是院外心腦血管中成藥第一大品類,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連續多年市場份額保持前列,深受消費者信賴。
產業優勢方面,同仁堂近年來著力固鏈強鏈,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上游的中藥材GAP種植基地不僅保證了原料質量和供應穩定,更從源頭控制了成本;中游的現代化生產基地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一致性;下游的零售終端則不斷向“產品+服務”模式轉型,增強客戶粘性。這種全產業鏈布局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在行業整體利潤空間受壓的情況下,通過各個環節的協同效應維持了可觀的盈利水平。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在公司持續提質增效的情況下,我們預計2025年醫藥工業營收有望實現較好的雙位數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超19.53億,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上年度末為14.75億,主要由于公司優化原料采購節奏,原材料采購支出較上年同期減少所致。
(二)毛利率有望穩步提升,提質增效效果顯著
2024年公司營業成本104.21億元,同比增長10.70%。原材料成本波動等壓力下,中成藥企業的利潤空間遭受前所未有的擠壓。不過,2025上半年,同仁堂銷售毛利率為44.29%,比上年同期增加0.39個百分點。隨著藥材漲價緩和、進口牛黃等加持下公司成本壓力有望逐步緩解。
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2025年3月底天然牛黃市場價格為170萬元/公斤(安國藥市,下同),相比2023年1月的57萬元/公斤提升了198.25%。
2019-2024上半年是歷史上中藥材漲價最迅猛的一個周期。尤其是牛黃、麝香等,牛黃從60萬每公斤漲到160萬每公斤,有數據推算,如果價格回落到100萬每公斤,那么安宮牛黃丸的毛利率可以提升15%左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國家藥監局、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允許進口牛黃試點用于中成藥生產有關事項的公告》,擴大了牛黃獲取途徑,一定程度上推動解決了藥品生產企業原料緊缺的問題,對緩解天然牛黃藥材市場供需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未來隨著海外相對低價牛黃的進入,公司成本壓力有望逐步緩解。
事實上,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公司多措并舉,積極通過深化采購改革,建立健全集中采購運行規范和流程,合理控制采購成本;堅持種采聯動,對自建的藥材種植基地,通過建立藥材標準、質量管控體系和招投標制度,確保藥材質量可控、來源可追溯;與大型種植基地合作,有效擴大采購規模,實現道地藥材產地直采;通過合理調配庫存管理,保持安全庫存,保障儲備庫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時持續關注傳統炮制技藝的傳承發展,加強藥材鑒別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確保原材料采購到藥品生產各環節管控到位;加強供應商監控和審計,以保證供應質量;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助推行業規范化發展。
在生產環節,同仁堂的現代化生產基地引入了自動化生產線和智能制造系統。雖然自動化設備需要前期投入,但長期來看,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減少了人工成本波動對生產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核心品種如安宮牛黃丸的生產,通過機械化與傳統工藝的結合,在保持藥效的同時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顯著降低了單位成本。
有業內人士指出,成本控制疊加這兩年消費復蘇疲軟,公司經歷了原材料成本上漲和終端需求低迷的雙重打擊,使得公司的業績大概率在2025年會是一個低點,未來則可能迎來戴維斯雙擊的美好時刻。
其實,同仁堂毛利率提升的核心動力首先來自于其對質量的極致追求。今年,同仁堂發布《2025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明確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通過主業提質、創新驅動、治理優化等舉措,推動質量、效益與規模協同提升,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行動方案》中指出,聚焦主業全鏈條協同優化。深化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協同,強化醫藥主業競爭力;優化供應鏈韌性,科學排產對接市場需求,并嚴守原料管理、生產把控及產品溯源全流程質量管控,筑牢“金字招牌”根基。同時,推行“一品一策”營銷策略,拓展空白市場,深化業財數據融合提升運營效率。
業內人士指出,該方案凸顯同仁堂在行業變局中主動求新,通過主業提質與創新轉型鞏固競爭優勢,穩定股東回報承諾將為市場注入信心。同仁堂以豐富的產品資源形成對品牌發展和穩健經營的有力支撐,以科技創新驅動中藥制造的現代化變革,積極推動大品種研發成果應用,精準發力營銷改革,穩中求進促提質增效,未來業績值得期待。
(三)渠道優勢明顯,注重弘揚中醫文化
除了品牌、品種、供應鏈優勢明顯,同仁堂自有渠道方面優勢同樣突出。公司產品約90%通過院外零售渠道銷售,剩下的則為院內銷售和線上銷售。根據2025年半年報,同仁堂商業擁有門店 1281 家,其中新增30家,上述門店中有 756 家設立了中醫醫療診所,有926 家取得“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資格。這些門店不僅是銷售終端,更是集診療服務、健康咨詢和文化傳播于一體的綜平臺,公司這部分的渠道優勢,在未來銷售潛力的釋放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線下渠道的精耕細作是同仁堂的核心優勢。與普通藥店不同,同仁堂門店往往采用“前店后廠”模式,消費者可直接觀看藥材炮制過程,增強了透明度和信任感。更獨具特色的是,多數門店設有坐堂醫診所,聘請知名中醫師提供診療服務。這種“醫+藥”模式創造了獨特的用戶體驗——患者不僅購買產品,更獲得專業中醫服務,從單純的交易場所升級為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平臺。
報告期內,同仁堂持續推進大品種戰略與精品戰略,集中優勢資源,強化核心大品種全鏈條協同和市場主導地位,動態調整營銷策略,發揮“線上+線下+全域”立體化創新營銷優勢。醫藥商業板塊以提升零售藥店經營質量為核心,聚焦主題店型、多元業態,突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強化終端布局;依托特色產業園區、文旅景點、政務服務中心等空間資源,布局同仁堂產品及服務;持續開展門店+診所“煥彩行動”,推動重點門店升級,培育打造文化體驗、醫藥品鑒為主導的體驗式、場景化中醫藥消費場景和新中式養生新地標。
優化渠道布局方面。公司采取多元化策略,全面優化電商渠道,積極拓展醫療領域。持續加強線上產品推廣力度,管控產品價格,避免低價競爭破壞市場秩序,確保線上線下形成良性互動,將線上渠道作為便利購藥的重要途徑,注重提升服務品質。加大醫療領域拓展力度,全面梳理醫療品規,打造培育醫療特色產品管線,開展學術推廣特色市場活動:推進“西學中”項目建設;加大上市品種臨床研究;加強學術共識研討,穩步推進醫療市場經營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同仁堂持續加大公司產品在境外的注冊推進力度。公司同仁堂制藥廠蘇合香丸取得加拿大衛生部頒發的《產品許可證(三類)》;同仁堂國藥研發的金釵石斛散獲得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頒發的中成藥注冊證書,持續拓展并豐富產品矩陣,筑牢國際化戰略穩健發展堅實根基。
同仁堂的非凡之處在于,它不僅僅銷售產品,更傳播一種生活方式和健康哲學。作為百年老品牌,同仁堂不僅注重自身發展,還在還引領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在傳承中醫藥的基礎上探索新產品的研發和科研創新。
主要包括核心大品種的二次開發、醫療品種科研,以及深化產學研合作。通過配合臨床循證醫學驗證等舉措,加強臨床實驗和適應癥的學術推廣;加快推進創新藥、經典名方開發和中醫藥特色研究,推動大品種研發成果應用等。
同仁堂對自身品牌、品種、原材料的嚴格把控和其在渠道與文化方面的深耕,共同構筑了這家百年老店的核心競爭力。在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今天,唯有將商業渠道與文化價值完美結合,才能讓傳統中醫藥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真正實現“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