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式增長,AI大模型訓練、數據中心、智能終端等領域對高性能、高帶寬存儲芯片的需求呈指數級攀升,存儲行業有望站上新一輪成長周期。
9月4日,至訊創新科技(無錫)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翊在2025集成電路(無錫)創新發展大會期間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的專訪,以下是采訪實錄。
《21世紀》:至訊創新為何選擇由2D NAND切入市場?在存儲市場還有哪些差異化布局?
龔翊:至訊創新有我和湯強兩位創始人。我們在從美光到長存的職業生涯里,對存儲市場一直比較關注:美光的產品線比較全,最早我們就做過兩維閃存。我們觀察到,在三維閃存市場需求高速發展的同時,同樣的客戶其實在二維閃存中低容量部分的需求也在高速成長。
在二維閃存這個領域,我們的友商其實比較早已經國產化。但在我們創業時,制程、技術相對國際大廠還是沒有那么先進。我們也關注到,彼時國內的代工廠體系中,華虹、中芯已經在進行兩維閃存的國產研發。所以我們看到,客戶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且容量點方面國內覆蓋得相對比較少、制程比較落后,我們就想通過我們的創新能夠帶來兩維閃存更新的制程、更高的性能、差異化的產品布局。
從2021年創業到現在,我們在兩維閃存的SLC容量點部分,已經全面覆蓋了從256M到8G的容量點。同時,我們看到,在兩維閃存的高密度部分MLC,國際大廠已經基本上全部退出了,所以我們也在布局MLC這個產品線。
雖然國內兩維閃存的技術實力相對國際大廠落后,但我們的兩維閃存產品尤其是19納米制程,已經完全可以達到國際最先進的工藝節點。
除了常規產品,我們也在做通用產品。比如圍繞AI算力,我們正在研發存算一體和高帶寬的兩維存儲產品。因為隨著AI應用的發展,除了在云端的大模型訓練,其實在應用層面、端側,兩維閃存如果能夠配合算力的發展,能夠讓更多的應用落地,在成本和功耗方面能夠做到更優。
《21世紀》:您如何看待存儲芯片領域的“內卷”、價格戰現象?
龔翊:存儲產品有一個特色,是標準化比較強。在“內卷”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創新,產品會有同質化的問題。各個廠做的產品差不多,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去“卷”價格。
隨著存儲容量、密度的不斷增加,不光在三維領域,兩維也有這樣一個問題:客戶希望能夠有更好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如果只是“卷”價格,而沒有在制程、技術或者產品差異性方面的突破,企業的利潤會受到影響。
存儲相對于其他半導體,其迭代速度更快。三維閃存每年都會有一些層數的升級,二維閃存的制程發展已經相對穩定,大家也在不斷推出更新的制程技術。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產品利潤率,光去“卷”價格,企業沒有后續研發投入的基礎,長期發展會很不利。
我們企業注重差異化、長期研發投入,所以我們希望提供給客戶的并不只是價格方面的優勢,而是價值方面的優勢。同樣的產品,可能我們不是最便宜的,但是我們能做到系統層面的性價比最優。
我們希望,內卷不是在價格層面,而是在技術突破方面的內卷。只有這樣,國內企業不光在本土市場,甚至在國際市場上也能有更好的競爭優勢。
21財經:對于無錫集成電路設計業向高端方向發展,您有怎樣的建議?
龔翊:我們當初選擇落戶無錫,也是看到無錫非常好的集成電路工業基礎。無錫在晶圓制造方面,有華潤微、華虹等大廠;在封測方面,也有長電這樣在技術、產能各方面都有全球競爭優勢的企業。
無錫這兩年在半導體制造以外,對于設計公司非常重視。在各個細分領域,無錫都有非常優秀的設計企業,希望能夠借助無錫的半導體制造優勢,給全產業鏈從設計到制造的協同,給我們產品帶來從成本到性能的優勢。
另外,無錫這兩年也在推動各個產業的集群,包括物聯網、新能源、智能汽車等等。這些領域都會用到兩維閃存,我們也非常希望和下游的應用企業聯合,能夠把我們的產品創新應用到這些細分領域之中,我們后面也會推動和無錫本土應用企業的聯合實驗室。
我相信,無錫產業基礎非常好。如果能夠把全產業鏈的協同帶動起來,那在無錫不光是產業的聚集,下一步也會有人才的吸引和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