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威馬汽車重整投資人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翔飛”)的威馬汽車官微發布《致供應商白皮書》,公布對新威馬的相關規劃,計劃未來5年向市場推出10款以上的新產品,適配全球市場多樣化需求。
翔飛表示,正在全力以赴推動威馬EX5和E5車型在溫州基地快速恢復量產,計劃到2025年底保底生產1萬輛EX5和E5車型,力爭2萬輛,“預計收入10億~20億元”。根據白皮書,翔飛初期預計投資10億元用于設備升級供應鏈恢復和產品開發等。
資產范圍:
根據重整計劃,威馬四公司的不動產、動產、無形資產以及為確保復工復產所必須的資產包括模具、庫存、生產設施和知識產權等,為納入重整投資人本次重整范圍的資產。因歷史原因部分資產(如模具和庫存)雖存放于供應商處,但仍歸威馬四公司所有,請各供應商繼續妥善保管,配合支持威馬四公司復工復產。
債務清償:
1、債權金額在15萬元(含本數)及以下的普通債權人,將在法院批準重整計劃后的6個月內獲得全額現金清償。
2、債權金額在15萬元以上的普通債權人,每個普通債權人除獲得15萬元現金清償外,對于債權金額超過15萬元的部分,將通過受領信托受益權份額,由信托機構變現納入信托的資產后由管理人根據債權比例進行清償。
3、對威馬四公司以外的原威馬體系其他公司享有債權的債權人,因該些其他公司未納入重整投資人本次重整范圍,債權人可單獨向威馬四公司之外的子公司進行追償(包括但不限于申報破產債權、提起訴訟等方式),如需了解具體債權清償安排,請向管理人進行了解。
威馬稱力爭今年生產汽車2萬輛,還將啟動IPO籌備
白皮書稱,新威馬制定了分三步走的2025~2030經營發展規劃,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1、復興階段(2025~2026):2025年9月復產EX5/E.5車型,確保年產銷1萬臺,爭取實現產銷2萬輛;同時海外破局布局泰國KD工廠,開拓東南亞及中東市場。2026年量產10萬臺。
2、發展階段(2027~2028):年銷量躍升25至40萬臺高階輔助駕駛車型量產,AI賦能研發、生產、營銷全鏈條,啟動IPO籌備。
3、跨越階段(2029~2030):2030年產量挑戰100萬臺營收1200億元,構造智慧出行生態圈,成為行業新標桿。
產品規劃方面,文中稱,我們擁有全面且快速擴大的產品組合,涵蓋了純電動、增程式技術路線,計劃未來5年向市場推出10款以上的新產品適配全球市場多樣化需求。車型圖譜包括煥新EX5、E.5等,產品涵蓋A00級、A0級、A級、B級、C級的轎車、SUV、MPV跨界車等車型,通過不同品牌差異化定位。
1、2025年目標:新威馬汽車計劃到2025年底保底生產萬輛EX5和E5車型,力爭2萬輛,預計收入10億~20億元。此外A00級轎車和小型SUV的引入,合計產量1萬輛,將進一步多元化收入來源。
2、2026年及未來:到2026年,新威馬汽車計劃實現10萬輛滿產運行,預計收入近百億元,創造3000多個就業崗位提升地方納稅。到2027~2028年,銷量將擴大至30萬輛以上,通過新增總裝線支持多車型生產。
3、供應商盈利:為供應商提供穩定且可預測的收入來源實現企業中長期穩步增長,與供應商伙伴共贏。
公司此前負債達200多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威馬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沈暉還曾在吉利、沃爾沃等車企擔任高管。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一度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威馬汽車獲得了包括但不限于百度、騰訊,以及紅衫、SIG等明星資本和各路國資的投資,累計募資超410億元人民幣。而“蔚小理”在上市之前,融資金額均未超過200億元。
威馬首款車量產時間為2018年,并在浙江溫州和湖北黃岡擁有兩家智能制造工廠,擁有兩張新能源乘用車制造許可證。然而威馬自成立以來僅售出約10萬輛汽車。2022年以來,威馬汽車陸續被曝出工廠停產,經銷商閉店等消息。
2023年10月,威馬汽車科技集團申請破產重整;2024年3月,法院確認其資不抵債,正式進入實質合并重整程序。
重整案提及的審計報告顯示,威馬科技集團經審計后賬面資產總額為39.88億元,負債高達203.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