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自行車俱樂部公布了2024年度德國“自行車氣候測試”調查結果,亞琛市憑借人性化的交通布局、騎行安全保障及公眾參與機制創新,榮獲“交通共融”特別獎,埃爾蘭根和法蘭克福則分獲不同人口規模組別榜首。該調查每兩年組織一次,不僅展現了德國城市在騎行環境建設上的成果,也折射出自行車出行正深度融入德國民眾生活。
從公共交通系統專設自行車車廂,到柏林施普雷河畔、漢堡易北河岸的騎行洪流,自行車出行人數在德國持續增加。數據顯示,在德國人口超過50萬的15個城市中,有10個城市自行車普及率呈持續增長態勢。其中,在“自行車之都”明斯特市,半數以上居民以自行車為主要代步工具,電動自行車使用者占比從2018年的15%躍升至去年的38%;即便是圖賓根、奧爾巴赫等丘陵城市,也因自行車道建設與電動自行車普及而迎來騎行熱潮。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相關預算,2017至2030年間,德國投入約3.9億歐元專款,重點建設適配5—30公里的中長距離通勤的自行車干道,其中80%的資金由政府統籌撥付。這類自行車干道不設紅綠燈,設計時速為20至30公里,已建成的魯爾區RS1線首期路段使米爾海姆至埃森的通勤時間縮短30%至40%,成為“自行車高速路”的典范。今年3月,德國聯邦委員會還通過《道路交通法規》第十二修正案,其中包括簡化自行車道審批流程、力推“低速自行車街”建設等內容,從制度層面進一步保障騎行安全。
依托聯邦—州—市三級聯動機制,德國正構建貫通城鄉的高質量自行車道路網絡,推動產業升級與騎游經濟發展。自行車旅游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德國境內有165條經官方認證的優質騎行線路,串聯起海德堡古城、黑森林秘境、博登湖風光等景觀,配套完善的路標、休息區及交通接駁設施,吸引超半數成年人選擇騎行度假。今年5月,在不來梅舉行的自行車旅游大會上,新入選的4條線路進一步豐富了騎游選擇。德國自行車俱樂部開設了全天候服務熱線,并動員約1.2萬名跨州志愿者,為騎行者提供全鏈條保障。
目前,德國政府制定并實施了“國家自行車計劃3.0”,目標是在2030年成為“自行車之國”。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在自行車推廣過程中也面臨路權協調問題。在大城市,專屬自行車道占用部分機動車道、機動車車速管控、交叉路口自行車享有優先通行權等措施,有時會引發汽車駕駛者不滿;而在小城鎮與鄉村地區,出行仍以機動車為主,騎行多作為休閑活動而非通勤方式。對此,德國擬引入公眾參與機制,探尋不影響汽車通行效率前提下的騎行解決方案。
“推廣自行車出行的回報顯而易見”,德國聯邦交通部部長帕特里克·施耐德表示,更優的生態環境、更完善的公共設施與民眾不斷提升的幸福感,印證了這條綠色出行之路的可持續性。
(本報柏林9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