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發布關于吸納會員的公告,包括威海藍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6家單位取得會員資格。經梳理,截至8月27日,年內協會已吸納19家機構成為新會員。
整體來看,協會正廣泛吸納支付產業上下游公司成為會員單位,從支付產業鏈縱深方向上加大規范力度。同時,年內也有16家會員單位被協會取消了會員資格。
具體來看,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章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會員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協會審議通過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威海藍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旅通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市道控技術有限公司、鄭州欣昌科技有限公司、貴州智農惠家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成為會員的申請。
經梳理,年內協會已發布3次吸納會員單位公告。除本次外,還包括1月份,協會審議通過了寧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嘴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星富通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單位的入會申請;6月份,廣東省郵政廣告有限公司、匯商天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聚合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至善近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加入協會。
“協會吸納會員呈現‘廣覆蓋’與‘強規范’并行的特征。”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協會廣泛吸納支付產業上下游公司為會員單位的舉措具有三重價值:一是促進產業鏈協同,通過銀行、科技公司、服務商等多元主體聯動,推動支付服務從單一環節向全鏈條升級;二是加速標準化進程,依托協會平臺統一技術規范與安全標準,降低行業碎片化風險;三是優化市場生態,形成“競合共生”的良性格局,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年內協會吸納會員呈現多元化特征,會員類型涵蓋支付產業上下游公司。”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泛吸納支付產業上下游不同類型公司為會員單位將對行業發展有所助益:其一,將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其二,可促進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發揮協同效應,共同推動支付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其三,金融科技類公司的加入能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支付服務效率和質量,助力整體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在廣泛吸納支付產業上下游公司為會員單位的同時,協會也在加大對現有會員的管理力度。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協會年內已發布了5次《關于注銷會員資格的公告》,合計16家會員單位被“退群”。
“通過動態清退機制取消會員單位,形成‘有進有出’的生態閉環,這一特征反映出協會在推動行業擴容的同時強化合規導向,引導資源向技術能力強、服務規范的機構聚集,凸顯‘質量優先’的監管邏輯。”田利輝進一步表示,協會監管呈現“擴招+清退”雙軌并行,既鼓勵創新又嚴控風險,推動行業從粗放擴張轉向精細化治理,這一監管模式既契合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實需求,也為防范系統性風險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