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賈麗
8月27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官宣將于9月4日發布新款三折疊屏手機。而三星的采用與華為不同折疊思路的三折疊屏手機也于近日曝光。
根據摩根大通等投行報告,蘋果計劃在2026年9月份與iPhone 18系列同步推出首款折疊屏手機,可能采用橫向折疊方案或三折疊設計。專利文件顯示,蘋果已研發“Z”字形三折疊技術,配備雙鉸鏈和可彎曲玻璃屏幕。
從巨頭暗中競技三折疊手機,到vivo、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在折疊屏手機技術以及生態的持續探索,折疊屏市場正迎來更為激烈的競爭。
這場激烈的終端博弈,正將競爭的戰線從消費端延伸至產業鏈上游。為構筑核心競爭力,產業鏈上市公司正與終端廠商展開深度合作,圍繞轉軸、新材料等核心環節展開“護城河”布局,這種態勢不僅推動行業競爭進入深水區,更激發了整個行業聯合創新的新動能。
廠商角逐形態創新
時隔一年多,華為的新款三折疊屏手機即將問世。據悉,其將帶來多項令全球矚目的技術突破。
巨頭紛紛布局的背后,是折疊屏行業的創新焦點正從早期的“雙折疊”向更復雜的形態演進。“華為與三星的三折疊屏產品,采取不同折疊形態和思路,代表解決三折疊屏復雜工程問題的兩種主流且差異顯著的路徑,兩種技術形態也將引發市場熱議,同時增加折疊屏市場熱度。”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劉興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除了華為、三星等巨頭外,更多品牌通過價格下探和功能創新擴大折疊屏手機市場覆蓋,例如,榮耀發布的小折疊屏手機以高配置吸引消費者。國產廠商正通過“比價格、比配置、比影像”的策略,使折疊屏逐漸從高端奢侈品向大眾消費品轉變。
與此同時,折疊屏手機市場已進入技術深水區,競爭維度從單純硬件比拼轉向形態、軟件與生態的綜合較量。
數據公司IDC的最新報告顯示,盡管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預計在2025年增速放緩,但長期增長前景依然穩固。2025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預計達947萬臺,同比增長3.3%。2025年上半年華為以75%市場份額創下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歷史新高。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規模將突破400億美元,中國以45%的全球份額成為產業核心引擎。
“在這一賽道上,華為已建立起強大的先發優勢。三星、蘋果的入局將加速帶動產業鏈企業進一步解決折疊屏手機在鉸鏈耐用性、屏幕折痕等方面的核心痛點,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標準升級。2026年可能是廠商市場份額競爭的重要節點。”劉興亮認為。
產業鏈深度布局
終端市場的激烈競爭,迅速傳導至上游產業鏈。作為折疊屏手機最核心、技術含量最高的部件,轉軸及相關材料供應商成為各大廠商爭相拉攏的對象,相關上市公司近期也密集披露了其在折疊屏領域的布局進展。
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披露,公司折疊屏業務主要圍繞兩大板塊展開,分別為動力板塊,即折疊屏手機的核心部件轉軸;金屬制造板塊,即轉軸組件配套用的金屬注射成型零件。公司負責人稱,目前來看,北美客戶如果發布折疊屏產品,很可能對整個產業起到引導作用。
近日,廣東領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投資者表示,公司為三星Galaxy Z Fold7供應超薄鈦合金支撐件等零部件。廣東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則披露,公司生產的智能手機精密結構件具有重量輕、厚度薄、氣密性高等優勢,相關精密結構件產品已應用于聯想(MOTO)及北美公司的多款折疊屏手機。
談及下半年市場情況,國泰海通科技資深分析師李軒對《證券日報》記者稱,華為下半年有多款折疊屏新機發布,包括三折疊、雙折疊手機等,將進一步帶動國內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增長。
隨著元器件技術在“輕薄化”方面逐漸觸及瓶頸,未來硬件領域的創新將更多聚焦于產品形態的持續迭代。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表示,折疊屏手機已成為中高階市場的技術焦點和品牌差異化利器,各大廠商正積極擴展產品線與價格區間,為擴大市場占有率做準備。
當下,折疊屏市場已從少數玩家的“試驗田”,演變為手機巨頭必爭的“主戰場”。“折疊屏手機市場已進入相對成熟階段,用戶接受度大幅提升,供應鏈愈發完善,市場規模增長可期。隨著更多廠商在創新形態、零部件、生態的創新,將有望對手機消費市場帶來較大的提振作用。”北京達睿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馬繼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