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6日晚,伊朗與英國、法國和德國在日內瓦舉行的新一輪核問題談判結束。
伊朗副外長加里巴巴迪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談判中,雙方闡述了對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的看法。他強調,伊朗仍致力于通過外交途徑尋求對雙方都有利的外交解決方案。
“現在是三個歐洲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作出正確選擇、給予外交時間和空間的時候了。”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26日再次就“快速恢復制裁”機制議題表態,稱英、法、德三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存在矛盾:一方面聲稱要談判;另一方面卻堅持通過實施非法制裁,對伊朗采取對抗手段。
“(解決伊核問題的)外交渠道永遠不會關閉,只要符合伊朗的國家利益,我們會接受對話和談判。但我們也多次強調,伊朗不會屈服于任何威脅或壓力。”
根據2015年簽訂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的制裁。聯合國安理會隨后通過第2231號決議,對伊核協議加以核可。該決議包含“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允許協議簽署國采取措施應對伊朗的違規行為,這一機制的有效期至今年10月18日。
西方國家近期以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相要挾,要求伊朗繼續履行伊核協議,包括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恢復全面合作、按照伊核協議限制核發展規模等。
此前,伊朗與英法德三國曾于7月2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過一輪談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分析,此次會談,伊朗和歐洲三國依然沒有達成新的共識,并不讓外界感到意外。
此次伊朗和歐洲三國進行的會談是副外長級,總體級別不高,說明在談判前伊朗與歐洲三國并沒有一個良好的共識基礎,雙方對這次接觸的定位也并不是要形成明確的共識意見或是要簽署任何新的協議方案。
從伊朗披露的信息來看,伊方與歐洲三國在此次會談中主要還是各說各話。伊朗繼續主張如果按照伊核協議的規定,相關方不應當對伊朗實施非法制裁,歐洲不應當追隨已經退出伊核協議的美國,而是應該持有更為獨立自主的伊核問題政策。伊朗愿意繼續以外交途徑同西方展開對話,但是伊朗反對威脅,更加反對歐洲以實施“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為由逼迫伊朗讓步。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仍為外交斡旋留出了空間,意味著短期內,只要歐洲不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伊方也無意立刻開啟新的鈾濃縮活動。不過這些表態并沒有解決歐洲的主要關切。
英法德三國此前曾威脅稱,如果伊朗不愿在2025年8月底前就核問題達成外交解決方案,或不抓住最后的延期機會,歐洲三國準備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李子昕認為,目前對伊朗來說時間緊迫,歐洲三國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過此次會談后,伊朗和歐洲并沒有加劇對彼此的指責,在接下來的一周,伊歐雙方可能會在不同層級以公開或是秘密的渠道繼續展開溝通,當前局勢并沒有完全陷入窮途末路的地步。
歐洲之所以要卡在8月底這個時間點,是因為根據相關規定的要求,如果啟動了“快速恢復制裁”機制,聯合國需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對伊朗就伊核協議的履約情況進行判定。只有當聯合國通過了認可伊朗相關行動符合伊核協議的決議后,才能夠終止“快速恢復制裁”。
后續還有兩個對歐洲不利的關鍵因素,一是今年10月俄羅斯將成為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二是伊核協議將在10月18日正式失效,屆時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法律基礎將不復存在。
為了避免遭到程序性的阻礙,歐洲必須在今年9月底之前完成恢復制裁的全流程,這就意味著8月底是最后的窗口期,因此對歐洲而言時間也非常急迫。未來一周將是伊歐對話的關鍵階段。
李子昕進一步分析指出,未來伊核問題的走向依然比較模糊。
首先,伊朗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仍然沒有恢復。雖然雙方已經開始展開相關的政治對話,但是對于具體的技術合作,伊朗認為雙方的互信還沒有恢復,伊朗仍堅持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承諾在伊核問題上采取更為公允的立場,并杜絕核查數據濫用的問題。
其次,伊朗和西方的互信依然缺失。伊朗認為美國在與自己進行“談判”的同時對打擊伊朗核設施是嚴重的失信行為,這使得雙方進行后續政治談判的意義大幅降低。伊朗要求美方拿出誠意,為后續的談判奠定必要的基礎;同時伊朗要求歐洲拿出誠意,避免在伊核問題上與美國同流合污。但是伊朗的相關訴求在當前的地緣政治下很難實現。
另外,2015年簽訂的伊核協議將在10月18日正式失效,而目前還沒有新的替代協議,這非常危險。一旦中間出現空檔期,各方誤判很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當前是伊核問題以外交途徑斡旋的最后窗口,各方應該摒棄成見,避免相互威脅,就技術問題展開真正的磋商,至少要談出一個過渡性方案,爭取為延長后續的外交談判窗口提供一定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