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研報表示,在低空經濟戰略引導下,無人機正以獨特的技術優勢重塑科技興農的發展格局。從農田測繪到精準播種,從智能植保到空中投喂,新興的“飛翔農具”可以跨越地形限制、緩解勞動力壓力、提升生產效率,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建議關注低空經濟與科技興農戰略結合帶來的投資機會。
全文如下 中金 | 低空科技系列農業篇:田野上的無人機
中金研究
在低空經濟戰略引導下,無人機正以獨特的技術優勢重塑科技興農的發展格局。從農田測繪到精準播種,從智能植保到空中投喂,新興的“飛翔農具”可以跨越地形限制、緩解勞動力壓力、提升生產效率,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建議關注低空經濟與科技興農戰略結合帶來的投資機會。
摘要
無人機助力紓解勞力困境,筑牢農業根基。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農業無人機正成為破解農業發展矛盾的關鍵抓手。從需求側看,食品消費占居民支出比重顯著,2023年,中國人口占全球的18%,但卻消費了全球約30%的大米、51%的豬肉、46%的蔬菜、37%的水果、40%的海鮮。對中國人來說,食物從來不止是滿足生存所需,更是在數千年悠久歷史中,承載著國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沉淀而成的“食”文化縮影。穩定的農產品關乎民生幸福,而中國的耕地面積僅占全球的8.2%,這就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現代化農業無人機的應用,可以有效緩解農力短缺壓力,提升農產品自給率和品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無人機適配農業生產高負荷、重復性強的特點,在產量、質量、環保及經濟效益層面貢獻突出價值。無人機應用場景覆蓋農林牧漁全領域,播種、撒肥、噴灑、監控等環節均能高效適配,涵蓋固定翼、多旋翼等多樣機型,滿足不同作業需求。無人機通過精準施藥施肥、快速防控病蟲害,可顯著提升產量。在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型的趨勢下,無人機正以技術革新打破傳統生產桎梏,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強國目標的重要抓手。
政策扶持與技術降本雙驅動,市場前景廣闊。低空經濟政策與產業技術成熟構成農業無人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政策端農業農村部明確鼓勵培育無人機飛手,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也推出無人機補貼文件;核心部件規模化生產使無人機成本不斷下降,國產供應鏈如大疆、極飛的成熟提升了產品性價比。我們預計中國農業無人機硬件潛在需求有望達624萬臺(單年124.8萬臺),對應潛在市場空間2246億元(單年449億元);我們預計農業無人機單年服務市場潛在空間有望達2256億元。我們認為產業鏈上游核心部件供應商、中游品牌商及下游服務運營商,有望在行業快速發展浪潮中同步獲益,合力實現科技興農。
風險
政策依賴風險,市場競爭與價格競爭加劇風險,技術更新與產品可靠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