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推動和需求增長共振下,稀土產業鏈多數公司中報業績向好,受到市場關注。Wind數據顯示,8月18日以來,萬得稀土概念指數大漲19.41%。
分析人士認為,稀土行業長期受益于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應用場景需求增長,資源稀缺性進一步凸顯,價格中樞有望上移,板塊投資價值值得重視。
政策持續推動
數據顯示,8月25日,萬得稀土概念指數大漲6.67%。指數成分股中,包鋼股份漲停,北方稀土大漲9.89%,華宏科技、中國稀土等跟漲。
消息面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日前聯合公布《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
《辦法》明確,國家對稀土開采(含稀土礦產品等)和對通過開采、進口以及加工其他礦物所得的各類稀土礦產品(含獨居石精礦)的冶煉分離實行總量調控管理。稀土生產企業應當嚴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在總量控制指標范圍內從事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
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方面,《辦法》要求稀土生產企業對本企業的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負責。稀土生產企業應當及時向住所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送月度、年度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稀土生產企業應當建立稀土產品流向記錄制度,如實記錄稀土產品流向信息,并于每月10日前將上月度稀土產品流向信息錄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的稀土產品追溯信息系統。
國金證券金屬材料分析師王欽揚認為,《辦法》對于稀土行業在監管主體、管控范圍、實施主體和產品追溯等范圍進行了落地和明確。《辦法》正式將過去游離在體系外的進口礦冶煉業務納入管控,且正式確立追溯管理系統,對于行業供應實施更大范圍、更高級別監控;同時,稀土生產實施主體的認定將完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確定,表明國家對于稀土行業供應掌控力度提高的決心。
中報業績亮眼
近期,多家稀土行業公司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或中報,業績普遍向好。
北方稀土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9.00億元-9.60億元,同比增長1882.54%-2014.71%。
中國稀土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36億元-1.76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2.44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盛和資源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05億元至3.85億元,同比增加3.74億元至4.54億元。對于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稀土主要產品價格同比上漲,公司優化生產及營銷,加強成本管控,主要產品銷量同比上升,驅動業績扭虧為盈。
金力永磁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07億元,同比增長4.33%;實現凈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154.81%。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高性能釹鐵硼磁材業務帶動凈利潤大幅增長;核心客戶覆蓋全球頭部新能源車企;公司主營的燒結釹鐵硼磁體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節能家電等領域。
湘財證券表示,從中長期角度來看,隨著稀土價格穩步回升,下游磁材企業盈利有望持續修復,建議關注下游客戶結構良好、產能利用充分及未來有新增長點布局的企業。
建議關注行業龍頭
“2025年-2026年,全球稀土供給或偏短缺。”華泰證券研究所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李斌表示,國內稀土生產實行配額制度,稀土供應受限于每年稀土開采及冶煉分離指標的約束;海外擴產進展緩慢,稀土精礦供應集中于美國MP公司、澳洲Lynas公司和緬甸。
在李斌看來,國內多項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及節能電機等高端磁材需求增長迅速,稀土供需格局轉為短缺。
中國銀河證券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華立表示,國內永磁行業需求旺盛,部分磁材企業排產已延至十月中旬。同時,我國進一步加強對稀土供應端的管控,下游需求提升推動稀土價格持續上漲。2025年三季度,稀土永磁企業有望在量價齊升的推動下進一步釋放業績。
據中金公司有色研究團隊測算,2024年稀土磁材出口量約占國內總需求的24%。目前正值磁材下游采購旺季,疊加出口改善,國內磁材整體需求有望持續向好。
王欽揚表示,稀土板塊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雙升,建議關注龍頭企業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