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熱度驟然升溫。
8月22日,上證指數突破3800點,以科創芯片為代表的科技板塊表現強勢,多只科創芯片主題ETF漲幅超過15%,龍頭股寒武紀-U月內第二次20%幅度漲停,僅僅1個月時間股價翻倍。
過去幾個月來的強勢上漲行情,讓投資者對目標收益的預期迅速提升,部分基金經理由于短期業績欠佳,被投資者“吐槽”,其中不乏長期業績亮眼的資深基金經理。以申萬菱信基金副總經理賈成東為例,他管理的申萬菱信行業精選基金,在6月3日成立之后,沒能跟上近期的市場行情,凈值反而有所下跌,最大跌幅超過8%,被一些投資者“吐槽”。此外,徐彥管理的大成興遠啟航混合基金,自3月11日成立以來,幾乎是空倉狀態,凈值沒有上漲,也被部分投資者質疑。
在基金投資中,上述現象折射的是行業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短期業績壓力與長期投資價值之間的平衡問題。投資者的情緒固然可以理解,但這也暴露出一些人對基金投資存在的認知誤區。
成熟的基金經理都有屬于自己的完整投資框架,但市場難以預測,即使是資深基金經理也難免遇到“逆風期”。這也意味著,他們不可能契合所有市場風格。對于他們來說,在市場風格快速輪動的環境下,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可能要付出短期業績落后的代價。
以徐彥為例,秉持價值投資理念的他寧愿錯過機會,也不愿投資自己認為估值過高的標的。這種策略雖然短期內令投資者失望,但卻體現了對價值投資理念的恪守。“幾年前,有為數不少價值被顯著低估的股票,現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對新基金建倉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在季報中寫道。
事實上,對于基金投資來說,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是雙向奔赴的過程,投資者要對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有充分了解,也要對自己的目標收益預期和風險偏好有一定的認知。基金經理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和投資理念,價值投資者往往在市場過熱時保持謹慎,而在市場恐慌時勇于布局。
但是,對于一些投資者來說,或許最初追求的是行穩致遠,但在看到身邊人買入的基金凈值漲幅更為凌厲時,就會有落差感,進而忘記了投資的最初目標。但從歷史經驗看,追求短期業績排名的基金,往往難以獲得持續穩定的回報。真正優秀的基金產品,是那些能夠在完整市場周期中為投資者帶來穩健回報的產品,而非短期排名靠前。
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產品時,應更加關注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是否“投緣”,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是否雄厚,以及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追逐短期業績排名。投資是一場馬拉松,那些能夠忍受短期波動、堅持長期投資的投資者,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回報——在投資的世界里,理性與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