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多年后,無縫服裝行業知名企業棒杰股份(002634.SZ)逐漸收縮光伏業務。
8月21日晚間,棒杰股份公告稱,經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揚州經開區管委會)友好協商,公司擬終止年產10GW高效光伏組件及研發中心項目(以下簡稱組件項目)。目前,組件項目終止的相關議案已通過上市公司董事會審議,需等待后續股東大會審議。
就在一個月前,棒杰股份還曾公告終止江山高效光伏電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項目。
從高薪挖人到被迫停產,再到終止項目棒杰股份在揚州的光伏項目經歷了一個高開低走的過程。
8月22日,棒杰股份漲0.82%,股價報收4.92元,年內已漲超30%。不過,距離2022年12月項目官宣時的12.67元高點已跌超60%。
此次終止的揚州組件項目始于2023年7月。當月,棒杰股份披露稱,其與揚州經開區管委會簽署《高效光伏組件及研發中心項目投資協議》,投資新建年產10GW高效光伏組件及研發中心項目。
據之前合同約定,對應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約10億元,其中一期建設4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后續產能及研發中心項目擇機啟動。
當時公告中,棒杰股份曾表示,上述項目順利實施后,有利于滿足市場對高效光伏組件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公司在光伏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對于項目的資金投入,棒杰股份在公告中簡單介紹稱,將靈活統籌資金安排,通過政府代建、自籌資金、金融機構貸款及項目產業基金等合理方式確定資金來源、支付方式、支付安排等。
但僅過兩年,光伏行業市場環境已發生巨變。
最新公告中,談及終止揚州組件項目的原因,棒杰股份的措辭已變,公司稱:“(受)光伏行業市場環境變化等商業風險的影響,本項目繼續實施的投資風險與不確定性增加,預計將會給協議各方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
官網資料顯示,棒杰股份始建于1993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無縫服裝設計、研發、織造和營銷的現代化企業。2011年12月5日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掛牌上市,成為義烏市首批上市的本土企業。公司以全球無縫服裝產品ODM/OEM核心制造商和供應商為定位,專注于無縫服裝產品的設計和數字化服裝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經過十多年發展,現已成為中國無縫服裝行業的領導者,并躋身全球無縫織造領域著名企業行列。
子公司曾高薪從“友商”挖人
因拖欠體檢費被申請重整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棒杰股份與揚州經開區管委會還曾在2022年底簽署的電池片項目投資協議。
2022年12月,棒杰股份披露,將與揚州經開區管委會簽署《高效光伏電池項目投資協議》,投資建設年產10GW高效光伏電池片項目,主要從事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技術)電池片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項目由棒杰股份控股二級子公司揚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州棒杰)具體實施。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揚州棒杰相關項目建設初期,棒杰股份曾在當地高薪從友商處挖人。
王龍(化名)是晶澳揚州工廠的一名員工,在樸席鎮工作一年有余,作為“鄰居”,王龍對揚州棒杰的前后變化感知真切。在王龍的記憶中,2023年時,揚州棒杰曾高調地在周邊大廠門口“挖人”。他舉例稱,一位技術類員工如果在其他工廠可以拿到8000元/月的工資,到揚州棒杰就可以拿到月薪13000元左右。至于有幾年經驗的熟練產線工人,月薪也較其他工廠高出約千元。
但自2024年上半年起,電池片項目產能就開始下滑。據棒杰股份披露,揚州棒杰已于今年3月開始臨時停產,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未披露其復工消息。
去年8月,棒杰股份披露了關于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的提示性公告。債權人江蘇普惠健康體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惠健康”)以揚州棒杰無法清償申請人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較高的重整價值和可行性為由,向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申請對揚州棒杰進行破產重整。
彼時,普惠健康總經理蔣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對揚州棒杰申請破產重整主要因對方拖欠體檢費用且賬期較長。至于具體金額以及賬期,蔣軍拒絕透露。棒杰股份董秘劉栩通過電話向記者表示,他也不清楚揚州棒杰拖欠費用的具體金額及具體賬期。“只能等我看到法院通知書了。”劉栩說。
還有其他協議待處理
倒賠1500萬元也要終止項目
除了揚州項目,7月15日,棒杰股份還曾公告終止江山高效光伏電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項目并簽署解除協議。
根據有關協議,棒杰股份方面需向浙江江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方面支付損失賠償款1500萬元,款項應于10月10日前支付,逾期將按日萬分之五支付違約金。
值得注意的是,棒杰股份這次披露擬與揚州經開區管委會簽署終止協議時,并未提及也有違約補償。
據棒杰股份披露,該終止協議僅涉及組件項目相關協議,并不涉及公司與揚州經開區管委會簽署的其他協議。其他協議方面,乙方(棒杰股份方面)“應盡快拿出處理方案”。
大股東換人
原董事長、總經理等集體走人
值得注意的是,棒杰股份近期還更換了控股股東和實控人。7月22日,棒杰股份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持股5%以上股東協議轉讓股份完成過戶登記,公司的控股股東由陶建偉先生變更為上海啟爍睿行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啟爍”),實際控制人已由陶建偉先生變更為黃榮耀先生。
此外,棒杰股份管理層也進行了大面積換血,董事長、總經理等核心高管全部換人。
8月11日,棒杰股份公告稱,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補選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的議案》。當天,棒杰股份還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多份議案,包括選舉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聘任總經理,調整部分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人員組成等。
棒杰股份的管理層調整始于7月下旬,此前,公司公告稱,陳劍嵩、陶士青、楊軍、王心燁、劉栩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職務,且一并辭去相關董事會專門委員會職務。其中,陳劍嵩彼時為公司董事長。
對此,棒杰股份表示,上述人員本次離職不會影響公司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公司將按照法定程序盡快完成公司非獨立董事補選、董事長、副董事長、專門委員會成員選舉工作。經公司董事推舉,在新任董事長選舉產生前,公司將由董事鄭維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主持董事會工作。
8月11日,隨著新的非獨立董事補選完成,棒杰股份召開董事會會議,完成新管理層的選舉與聘任。具體來看,選舉曹遠剛為董事長,選舉賀琦為副董事長,聘任夏金強為總經理。
此外,棒杰股份對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人員組成進行了調整:戰略委員會由曹遠剛、沈文忠、夏金強組成,曹遠剛任主任;審計委員會由章貴橋、孫建輝、賀琦組成,章貴橋任主任;提名委員會由沈文忠、章貴橋、劉姣組成,沈文忠任主任;薪酬與考核委員會由孫建輝、章貴橋、鄭維組成,孫建輝任主任。
從新管理層成員的背景來看,曹遠剛、賀琦、夏金強均具備金融、投資領域的從業經歷,與此前聚焦光伏制造的管理團隊形成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