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的目標是10萬臺?!?月21日晚間的業績說明會上,出門問問董事長李志飛定下了TicNote的年銷售目標。
TicNote是出門問問今年4月推出的AI卡片式錄音筆,截至8月20日其全球銷量已經突破3萬臺。得益于TicNote的熱銷,出門問問今年上半年的AI智能硬件銷量大漲,超過AI軟件業務成為該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不過,這兩年國內AI終端產品花樣百出,出門問問的競爭對手更是層出不窮,該公司想要將TicNote打造成爆品恐怕并不容易。
AI智能硬件收入漲超60%
8月21日晚間,出門問問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財報,其收入為1.79億元,同比增長10%;期內虧損為290萬元,同比收窄99.5%,虧損大幅減少;經調整凈虧損(非公認會計原則計量)為140萬元,同比下降97.5%,接近盈虧平衡。
對于虧損大幅收窄,出門問問解釋,公司2025年上半年不存在或然可贖回優先股及普通股的賬面值變動;經調整凈虧損大幅下降,則得益于該公司積極推動“組織AI化”轉型,將AI智能體深度融入核心業務流程與運營管理體系,構建了高效、靈活、自我進化的“AI原生工作流”,同時通過持續優化資源配置、積極管控各項費用等措施有效提升運營效率。
AI智能硬件業務收入的強勁增長是出門問問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據財報,該公司AI智能硬件業務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為9827萬元,同比增長64.8%,占整體收入的比例約為55%,超過AI軟件收入成為出門問問第一大收入來源。
過去幾年,出門問問在軟件方面的收入與硬件形成鮮明對比,AI硬件(智能設備及其他配件)已經連續4年下滑,2021年-2024年分別為3.38億元、1.97億元、1.64億元和1.52億元,而AI軟件的收入逐年提升,尤其是AIGC解決方案增長明顯,這幾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1.7%、8%、23.2%及56.8%。
出門問問今年上半年AI智能硬件的增長離不開新品的熱銷。今年4月,出門問問推出其全球首款Agentic AI軟硬結合產品——TicNote,一經發售銷量迅速突破萬臺,位居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相關品類銷量前列,截至8月20日,這款產品銷量已經突破3萬臺,業績說明會上,李志飛又定下了今年10萬臺的銷售目標。
出門問問稱,公司上半年加大了戰略性市場投入和新產品TicNote的品牌投入,并同步優化了品類庫存結構,短期內導致該板塊業務毛利率有所波動,隨著庫存結構逐步調整完成,預期毛利表現將趨于穩定。
退居第二大收入來源的AI軟件,今年上半年收入為8064萬元,同比下降21.7%。出門問問表示,AIGC業務作為純軟件業務板塊,上半年面臨全球行業競爭加劇及獲客成本不斷攀升的環境,公司對市場投放策略與獲客成本進行了合理控制,從而使得AIGC業務收入的下降幅度在可控范圍之內,并確保此板塊毛利率的穩健提升。
不過出門問問并未在財報中披露兩大板塊業務各自的毛利率,整體來看,該公司的毛利率從去年上半年的64.7%降到了今年的59.4%,下降原因主要為AI硬件收入占比增加。
打造爆品不易
出門問問成立于2012年,主要業務包括AI軟件(包括AIGC解決方案及AI企業解決方案)和AI硬件。
盡管上市的時候打著“AIGC第一股”的旗號,其實硬件設備才是出門問問早期最重要的業務線,該公司第一款爆品是智能手表TicWatch。之后,出門問問還發布了智能耳機、音箱、智能車載設備等硬件產品,但這些領域并不缺乏行業大拿,因此該公司再也沒能復制TicWatch的輝煌。
時隔多年,出門問問亟需打造新的一款硬件爆品,從TicNote的銷售情況來看,或許有一些希望。
當然,這個時代純硬件的營銷已經落后了,出門問問給TicNote的定位是全球首款Agentic AI軟硬結合產品,因為這款設備內置了智能體—Shadow AI。
“卡片式錄音筆雖然是一個小眾市場,但需求客觀存在,而錄音設備市場也正從‘記錄工具’向‘智能分析助手’轉型,傳統產品僅解決語音轉寫問題,而TicNote的Shadow AI瞄準的是職場、教育等會議密集場景的效率痛點?!鄙疃瓤萍佳芯吭涸洪L張孝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若能驗證Shadow AI在復雜場景(如跨境會議知識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并控制國內版性能損耗,則有望開辟藍海,反之,若無法跨越技術落地與用戶認知門檻,可能陷入硬件同質化競爭。
近幾年,隨著大模型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AI終端出現,且很多產品的功能大同小異,如錄音、翻譯、語音轉寫、存儲等功能,手機、AI眼鏡甚至一些線上會議App也具備上述功能。
李志飛在業績說明會上就此對包括《華夏時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在AI與硬件深度融合領域,出門問問擁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和深厚的經驗積累。“自2014年起,我們便率先布局智能穿戴設備,將語音助手引入智能手表,此后逐步拓展至耳機、音箱、車載設備等多元硬件品類。這一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硬件研發、供應鏈管理及銷售經驗,深刻理解硬件產業的復雜性與挑戰。相較于純軟件企業乃至許多大型科技公司,我們在硬件領域更有經驗。”
不得不說的是,出門問問成立以來走過了一條被外界視為“多次轉向”的探索路徑,從智能硬件到軟件工具,再到如今的Agentic AI軟硬結合。張孝榮建議,在AI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的今天,像出門問問這樣的公司要生存,得走“精準定位+差異化技術+場景深耕”的路線?!爱a品線避免面面俱到,技術上別想著做‘萬能AI’,可以先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代名詞’,做好產品、加強體驗,降低成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