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打了一場翻身仗。
8月12日晚,“油茅”交出亮眼業績,1-6月營收1156.82億元,凈利17.56億元,同比增長60%,4年以來,首次重回收入、凈利雙增通道。
“作為中國調味品最大的巨頭,金龍魚擁有品牌效應、規模效應、粉絲效應等,其供應鏈也是最完整的。”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大消費方興未艾,金龍魚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大廚房戰略,其紅利會持續釋放。
只是,金龍魚盈利能力偏低,隱憂仍在。
主業復蘇
金龍魚,終于等來復蘇。
2020年以來,其年凈利從60億的高點,一路走低,去年跌至25億元區間,為階段新低,管理層也承受壓力。
“我們預計,各板塊業務今年會比去年有所進步。”在股東會上,金龍魚高管回應稱。
果然,兩大主業均明顯復蘇。
1-6月,其廚房食品收入為715.51億元,微漲2.69%,主要得益于銷售渠道和網絡的拓展,以及新工廠產能釋放等因素。
目前,大豆、水稻、小麥、食用油脂等原料成本,均在低位,金龍魚毛利率也明顯提升,上半年達到6.53%,增加1.63個百分點。
據中金公司研報,短期內,大豆等原料價格低位震蕩,壓榨利潤將持續修復。
有數據顯示,1~8月中旬,CBOT大豆均價同比下降11.4%,進口大豆平均榨利,增加419.7元/噸至286.2元/噸(此前為負值),這都利好金龍魚的生意。
不單賬面好看,經營性現金流也爆發式增長,從上年同期的16.36億元,躍升至146.25億元,大漲8倍左右。
截至8月15日,金龍魚市值站在1700億元以上,有回暖態勢,然而,對比最高7800億元的高點,差距依然非常大。
隱憂顯露
形勢向好,金龍魚也暴露出隱憂。
中報發布當晚,金龍魚兩大核心募投項目——“益海嘉里(青島)食品—食品加工項目”“油脂壓榨精煉及配套工程建設項目”,宣布延期至2027年12月底。
官方回復21記者稱,兩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準備保證募集項目不變的情況下,對兩個募投項目分一二三期實施。
過去30個月來,金龍魚已6度發布募投項目延期公告。截至2025年6月,其賬上未用的募集資金達24.86億元。
其還透露,有10個募投項目未達到預期收益,由需求或銷量不及預期、競爭加劇等因素造成。
如樂清灣港區益海嘉里糧油加工港口綜合項目等6個募投項目,收益均未達預期。
“整體需求不及預期,同時大型小麥加工集團產能持續擴張,面粉加工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競爭加劇,”金龍魚解釋稱。
廚房食品行業競爭激烈,糧油產品也同質化嚴重,金龍魚的毛利率尤其偏低,其長年徘徊在5%~6%。
況且,其三大業務的原料波動較大,如大豆、棕櫚及月桂酸油等,受宏觀環境等影響,價格相對不穩定,可能侵蝕利潤。
尋求破局
一直以來,金龍魚均在設法提升利潤率。
早在2018年,管理層便成立“豐廚(上海)餐飲”,布局中央廚房業務,以自用生產+對外出租的模式,推進盈利多樣化。
截至2025年6月,其在全國擁有83個已投產基地,且在多地陸續開建新設施。
“打造以糧油食品為核心的餐飲領域工業化一站式生態平臺,筑高競爭壁壘,抬升利潤率中樞。”中金公司評論稱。
金龍魚還以高端化尋求突破,陸續推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歐麗薇蘭橄欖油、發酵面、外婆鄉菜籽油等多個高端系列。
2024年9月,其與關聯方香港嘉銀一起,擬將所持相關股權作價55.69億元,增資高端食用油品牌魯花資。
最新的跨界舉措,則是進軍大健康。
“在拓展新業務時,我們首要考慮其成功潛力、市場容量以及自身的條件。”
金龍魚高管在4月稱,新項目業績提升不會在一兩年就能達成的,技術能力培養、產品質量提升等都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