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軍事基地,舉行近三小時的小范圍會晤。在會后兩人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上,雙方表示,會晤“具有建設性”“富有成果”,但未就俄羅斯與烏克蘭停火等問題達成任何協議。
此次“普特會”舉辦的原因為何?會晤取得了哪些進展?是否會對俄烏停火、烏克蘭危機、俄美關系正常化等議題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對此,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韋進深在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會談的象征意義大過現實意義。普京與特朗普的會晤一定程度上對于俄美雙邊關系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也難以期望通過一次元首會晤能夠解決雙邊關系發展的所有障礙,俄美雙方在許多核心議題上的分歧依舊明顯。
特朗普與普京時隔6年再見面
當地時間8月15日11時許,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各自乘專機相繼抵達基地機場,兩人先后走下舷梯。特朗普在停機坪的紅毯上迎接普京,并與他微笑握手寒暄。
這是普京與特朗普自2019年后時隔6年的首次見面,也是自2015年9月以來俄總統首次踏上美國領土。
據悉,兩人會晤的安克雷奇市埃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軍事基地是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著約3萬美軍人員,占地6.4萬英畝(約合260平方公里),也是美軍北極軍事戰備的關鍵據點。
電視轉播畫面中,普京與特朗普的背后,停放了兩架美軍F-22隱形戰斗機。同時美軍戰機組成編隊,從機場上空轟鳴飛過,兩人望向天空。
韋進深向南都記者分析稱,“此次會晤選在軍事基地舉行除了安全因素的考量之外,一定程度上也有威脅的意涵。”他認為,特朗普一向秉持談判加威脅的“交易型領導”風格,與普京的會晤選在軍事基地舉行體現了特朗普的多重心理考量。
韋進深表示,此次俄美領導人會晤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此次會晤是受到俄烏沖突局勢發展演變的影響。俄烏沖突迄今已經持續三年多,俄烏雙方都難以在戰場取得重大突破。俄烏沖突陷入僵局,雙方都想通過停火談判甚至簽署和平協議來取得利益最大化,這為特朗普推動俄烏談判提供了契機。
“此次會晤也符合特朗普本人的意愿。”韋進深表示,特朗普在競選時曾宣稱“上臺后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為兌現競選承諾,贏得國內支持,特朗普上臺之后,便推動俄美兩國外交團隊展開接觸,與普京進行了多次元首“熱線”外交,俄美領導人阿拉斯加會晤是特朗普調整對俄政策的延續。
“另外,此次會晤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望,俄烏沖突造成的巨大破壞性后果使國際社會期望沖突雙方能夠通過談判結束沖突。”韋進深說道。
“普特會”近3小時有進展但無協議
在機場的短暫見面后,普京和特朗普一同乘坐美國總統專車前往會場。
根據雙方此前發布的消息顯示,普京和特朗普將先在翻譯陪同下進行一對一會晤。但會晤開始前,美國白宮通知媒體,這一小范圍會晤形式變為“三對三”會晤。美國務卿魯比奧、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和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均加入。
在持續近3小時的閉門會晤后,普京和特朗普出席聯合記者會。普京首先講話,稱俄美關系實現翻篇并恢復合作“重要且必要”,希望與特朗普達成的諒解將為“烏克蘭的和平鋪平道路”。特朗普隨后表示,會晤取得一些進展,但尚未就“或許是最重要”的一個議題達成協議,后續仍有“非常好的機會”。
韋進深向南都記者分析稱,本次會談的象征意義大過現實意義。一方面,政治解決俄烏沖突是本次會談的重要議題,但烏克蘭與歐盟等普遍擔心俄美繞過自己私下達成“交易”,缺少烏克蘭這一“當事方”的直接參與,俄烏沖突的和談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因此,即使俄美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一些共識,這些共識能否最終落實也是問題。
此外,韋進深指出,普京與特朗普的會晤一定程度上對于俄美雙邊關系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也難以期望通過一次元首會晤能夠解決雙邊關系發展的所有障礙,俄美雙方在許多核心議題上的分歧依舊明顯。
據悉,“普特會”當天,俄烏各自戰況通報顯示,雙方交火仍在持續。烏克蘭方面對“普特會”表示了擔憂,總統澤連斯基此前表示,和平之路“必須與烏克蘭共同確定,這是最基本的”。
在記者會行將結束時,特朗普對普京表示感謝,說“很快將再次交談”,兩人“或許很快會再次見面”。普京罕見用英語回應:“下次在莫斯科”。
特朗普回應稱:“這是個有意思的提議。當然,這樣做我可能會受到一點壓力,但我覺得這可能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