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全球目光都將投向阿拉斯加安克雷奇。
美俄元首將在此一對一會談,其結果關乎持續三年多的俄烏沖突走向。
峰會來臨前,各方動作頻頻:美烏歐開視頻會、美俄外長通電話、俄烏總統各掀“通話風暴”、美俄烏歐四方競相發聲,或是通氣對表,或是施加影響,或是尋求支持,或是劃出紅線。
“阿拉斯加之宴”即將開席,上桌的、沒上桌的、想上桌的,都準備撈一杯什么羹?
美國:目標多預期低
先看美國,此次峰會東道主,也是主角之一。
從某種程度來說,阿拉斯加峰會可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斡旋俄烏沖突的一個高潮,也是特朗普爭取停火的一次重大機會。
不過,近一周來,對于此次峰會,特朗普調門多變:從“領土交換”到“試探性會談”再到“傾聽”……
13日,這位“善變”總統的口風又有調整。
與烏歐領導人視頻會晤后,他警告俄羅斯,若不停火,后果很嚴重。
他還表示美國愿意為基輔提供一些安全保障,但不包括加入北約。
還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在美烏歐視頻會上表示,不會就領土問題與俄總統普京談判,將讓俄烏自己談。
但外界也捕捉到特朗普“色厲內荏”的一面:他暗示自己恐怕難以左右普京的行為。
他還說,希望很快舉行美俄烏三方峰會,第二次會晤將比第一次更重要。
輿論認為,特朗普似乎受到烏歐影響,將此次峰會重心從談領土問題轉向停火問題,同時一再降低外界對周五峰會的預期。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美方對此次峰會抱有多重目標。
首先,在美俄關系框架內改善氣氛,為解決烏克蘭問題創造條件。
其次,特朗普需對國內對其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批評有所交代。
第三,利用峰會展示特朗普有能力和意愿推動烏克蘭問題政治解決以及在改善美俄關系上取得進展,契合其做“和平總統”、推動熱點問題解決的政策目標。
不過,從特朗普不斷降低調門可以看出,美國已認識到俄烏沖突的長期化和復雜性,不再盲目認為能快速解決問題。
俄羅斯:峰會是一張牌
再看俄羅斯,峰會兩大主角之一,俄烏沖突雙方中此次唯一上桌一方。
不少評論稱,阿拉斯加峰會是普京的一場勝利——就連澤連斯基也這么說,與特朗普會晤意味著俄羅斯極大地打破外交孤立。
從目前態勢看,俄羅斯確實手握好牌,戰場、外交兩路并進。
戰場上,夏季攻勢凌厲。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分析稱,俄軍在12日實現逾一年來戰場上的最大單日推進,其在烏克蘭控制或宣稱控制的領土較前一日增加110平方公里,創下自2024年5月底以來的最高紀錄。
外交上,莫斯科長袖善舞。
俄美外長密切溝通,普京與10多國領導人密集通話。
對于即將到來的峰會,俄羅斯也已定基調、擺立場。
就峰會議題,聚焦兩個重點:討論烏克蘭危機長期和平解決方案、推動俄美關系正常化。
就領土問題,指出領土結構在憲法中已有明確規定,俄方在阿拉斯加會談中的目標將由國家利益決定。
俄方還將歐洲和烏克蘭晾在一邊,稱兩者就烏克蘭問題舉行的會晤在政治和實際層面上毫無意義。
“俄羅斯其實并不期待此次峰會取得實質性成果,而是將峰會當作一張‘外交牌’。”崔洪建說,一則打破西方外交圍堵,變被動為主動,緩解來自美國和西方的壓力;二則在西方內部制造分歧,形成政策目標不統一、立場不一致的局面,以改善俄羅斯的戰略和外交環境。
崔洪建預計,會晤過程中,預計俄方會回避停火等不愿妥協的問題,或者以堅持原則但策略靈活的方式應對這些問題。同時,俄方可能會傾向于討論俄烏沖突產生根源等長期化問題,以及把重點放在改善俄美關系上。
烏克蘭:確保不被代表
作為沖突另一方的烏克蘭,卻被“踢”出此次峰會,凸顯大國為刀俎、小國為魚肉的命運。
但是基輔并未逆來順受,而是積極展開外交攻勢:與歐洲抱團;澤連斯基與多國領導人通電話以尋求支持;更重要的是爭取到在峰會前先與特朗普通氣的機會。
烏方此舉被視為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阿拉斯加峰會的影響。
13日,澤連斯基說,歐美領導人就與俄方談判原則達成五項共識。要點包括烏方不能缺席和平進程、必須停火并明確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若俄方不同意停火則應加強制裁,等等。
在崔洪建看來,烏克蘭最擔心被美國胡亂代表,其對于此次峰會的基本目標是,維護自身利益,確保不被美國所代表,不被大國所主宰。
為此,烏克蘭采取了一些應對策略,包括強調自身參與的重要性,堅持“烏克蘭不上桌則無法談烏克蘭問題”立場;與歐洲一道主推停火而非領土作為峰會焦點話題,既符合烏戰場需要,也以此向俄施壓,進而爭取美國支持;將烏克蘭問題擴大為歐洲問題、北約和美國問題,以獲取長期支持。
歐洲:最后一搏爭“上桌”
最后看歐洲的角色。與烏克蘭一樣,此次峰會也沒歐洲份,歐洲的焦慮與不安相比烏克蘭不遑多讓。
13日,趕在阿拉斯加峰會前,歐洲與烏克蘭搶先與特朗普溝通,并亮出五大要求,包括歐洲和烏克蘭的根本安全利益必須得到維護、停火是任何協議的起點、領土可談但主權不讓等要點。
輿論認為,13日的美歐烏視頻會是歐洲在周五峰會前與俄羅斯爭奪對特朗普影響力的最后一搏。歐洲擔心普京最終可能會說服特朗普割讓烏克蘭土地以換取停火。
崔洪建認為,歐洲試圖通過“會前會”顯示自己雖沒上桌但已進場,即希望特朗普在與普京會晤前充分了解歐洲和烏克蘭的共同訴求和立場,以此對特朗普施加影響,并通過特朗普傳遞給俄羅斯,然后再視俄羅斯的反應調整下一步應對方案。
“歐洲最擔心的是,特朗普替歐洲和烏克蘭做主以及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崔洪建說,對于阿拉斯加峰會,歐洲的目標不是希望獲得什么,而是能避免什么,包括特朗普背叛歐洲和烏克蘭利益、許下空口承諾、錯誤代表歐洲利益。
因此,歐洲爭取讓特朗普在會晤中代表歐洲真實意圖,希望把阿拉斯加峰會變成烏歐美一致對俄的場合,更清晰地展示西方聯合對俄立場。
目前來看,歐烏的努力似乎取得一絲成效。特朗普對視頻會感到滿意,表示“給它打10分”。
但有輿論潑冷水:歐洲只是暫時獲得安慰,一旦特朗普與普京共處一室就會“變心”,釀成災難。
“如果與熊共舞,這支舞何時以及如何結束將由熊來決定,除非你的體型更大。”有評論稱。
峰會難成關鍵節點
談到對阿拉斯加峰會的預期,崔洪建表示,此次峰會恐難成為俄烏停戰關鍵性節點,形式更大于內容。
如果能取得成果,或許將優先反映在美俄關系上,在烏克蘭問題上可能爭取原則性共識,但難以就具體問題取得突破。
不過,“以這次美俄元首會晤為標志,解決烏克蘭危機可能進入一個新階段。”崔洪建說,未來,美國或將進一步調整對俄對烏政策,在站隊烏歐一致對俄與完全忽視烏歐利益的兩種極端政策之間尋找平衡;美俄領導人會晤可能機制化,但以美俄關系緩和來解決俄烏沖突的嘗試已失敗。
此外,觀察這次峰會還能“把脈”下一階段各方博弈態勢。預計未來在談判形式和內容上的矛盾會增多,解決沖突將面臨更復雜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