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盛集團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美國企業承擔的美國加征關稅的成本,正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了美國消費者的身上。
據新華社報道,總統特朗普就此回應,高盛經濟學家應該換人,CEO本人也應該改行去打碟。
高盛全球經濟部門的首席經濟學家哈祖斯(Jan Hatzius)在其報告中對“誰為美國關稅買單”的問題估算稱,截至6月,美國企業承擔了64%的關稅成本,消費者承擔了22%,而外國出口商通過降低出口價格,承擔了14%的關稅。
高盛集團成立于1869年,其研究報告和分析觀點對全球金融市場趨勢和投資者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而56歲的德國人哈祖斯在1997年就加入了高盛在法蘭克福的分公司。他擅長使用部門收支平衡法預測經濟走勢,并曾準確預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
8月7日,美國針對多數貿易伙伴的所謂對等關稅正式生效。對美逆差、此前未列明國家稅率為10%,已達成協議或對美有小規模順差的國家為15%,未達成協議且對美有大幅順差的國家則面臨更高稅率。此外,如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來規避關稅,其商品將被征收40%的轉運稅。
哈祖斯和團隊警告,繼續這么加征關稅的話,到10月,美國消費者將承擔67%,外國企業承擔25%,美國公司承擔8%。
就在最新CPI數據公布的同一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點名批評高盛CEO戴維·所羅門及其經濟研究團隊,稱其對關稅的相關預測搞錯了,在大多數情況下,承擔這些關稅(成本)的主要是公司和外國政府。
各方報告都顯示,美國關稅政策正在推高本國通脹、沖擊就業并拖累經濟增長。當地時間8月12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剔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環比上升0.3%,創1月以來最大漲幅,同比升至3.1%,高于6月的2.9%。
以最基礎的“吃”為例,在關稅陰影下,牛肉、雞蛋等食品價格上漲,多家老牌餐廳都面臨困境。6月份碎牛肉平均每公斤13.49美元,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也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2%。牛排的價格也比去年同期上漲了約8%。消費者正在選擇更低價格的菜品,或干脆選擇不外出就餐。
汽車、服務業等行業也都遭到重創。汽車產業是密歇根州的支柱產業,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在當地擁有約50家工廠。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密歇根州已經有7500個工作崗位消失。
服務業亦未能幸免。8月5日,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布的7月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至50.1,不僅低于6月的50.8,也遜于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