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7月金融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87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23.99萬億元,同比多增5.12萬億元。截至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較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同比分別增長8.8%和5.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7月金融對實體經濟仍保持較大的支持力度。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受信貸透支、隱形債務置換等影響,7月新增信貸數據有所波動,但在政府債券融資支持下,新增社會融資保持同比多增勢頭,M2、M1增速都有所加快。
有業內專家表示,貸款增量存在季節性特征,對月度貸款數據要進行綜合分析。比如,年初“開門紅”的時候貸款增長通常比較迅猛,而7月則是明顯的“信貸小月”,歷史上每年7月制造業、建筑業PMI平均水平分別比6月低1.2個、1.1個百分點。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創新和直接融資發展,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加上政府債券發行擴容提速,貸款作為企業融資渠道之一,越來越難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效。人民銀行在2010年前后推出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包含貸款、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股票、非標等廣泛的融資渠道,能夠更全面反映出金融總量的增長,相對而言更具分析價值。
光大期貨宏觀分析師于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主要是受政府專項債券和企業債券融資的拉動。數據顯示,7月新增政府債券1.24萬億元,同比多增5559億元。于潔認為,7月至8月是下半年政府債凈融資高點,8月凈融資金額預計在1.40萬億元,將繼續支撐社會融資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狹義貨幣供應量(M1)與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之差為3.2%,較去年9月高點顯著收窄。對此,上述業內專家表示,今年以來M1-M2剪刀差明顯收窄,體現資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環效率提高,各項穩市場穩預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與經濟活動回暖的趨勢相符合。
展望后期,王青預計,在透支效應等短期擾動因素減退后,8月新增信貸將恢復正值,新增社會融資還會處于較高水平,在M2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M1增速將繼續加快。
“盡管上半年宏觀經濟穩中偏強,但綜合考慮各類國內外因素,下半年貨幣政策還會保持支持性立場,主要發力點是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增加信貸可獲得性,激活內生性融資需求,進而大力提振內需,有效對沖外部波動可能對宏觀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王青認為,當前我國物價水平偏低,貨幣政策在穩增長方向發力有充分的空間。預計在四季度初前后,央行將實施新一輪降息降準,全年新增信貸、新增社會融資都有望保持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