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雨,今日烈陽,都擋不住觀眾的熱情,入場隊伍蜿蜒百米,館內走路需要不斷側身插空,熱門展臺更是里三層外三層。
宇樹科技的拳擊擂臺火爆依舊,機器人對打演變成了人機“互毆”,鐵胳膊鐵腿的攻擊力確實不低。
加速進化干脆鋪了個足球場,機器人對決踢足球,場外圍滿了小朋友,成了另一種“兒童游樂場”。
優必選上演“最強打工(機器)人天團”,搬運、換電,“賽博牛馬”方陣嚴整有序,倒是場外的觀眾激動擁擠,工作人員要時不時提醒:“麻煩您不要踩到(機器人)。”
沒想到京東竟成了最大贏家,slogan “買機器人上京東”非常顯眼,展區集結了各大機器人品牌,一鍵下單,現場帶走。最近狂攬機器人創企的京東,還官宣將在智能機器人領域投入超百億元資源,三年內助力100個智能機器人品牌成交額破10億元、帶領智能機器人走進超百萬個終端場景。
今年的WRC熱度創下歷史之最,200余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1500余件展品亮相,其中首發新品100余款。50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將帶來最新展品及行業解決方案,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參展數量也創下了同類展會之最。
除了最吸睛的踢足球、打拳擊等機器人表演類別,產業端的進展讓人欣喜,21記者在現場看到,機器人未來的應用場景相當豐富。
我們所幻想的“讓機器人替我打工”開始有了點苗頭:端茶倒水、炒菜攤煎餅、疊被子、收衣服、陪伴學習、迎賓接待、搬運重物、運輸分揀、導航陪逛街等,十八般武藝,應有盡有。
當然了,目前這些機器人干活兒的速度還是很慢,慢到人類熟手會“想按3倍速”,尤其陪打麻將的機器人,同桌三位“麻友”急到偷看機器人的牌。
技術成熟度與產業完整度都還不夠,有些人形機器人的外觀看起來像模像樣,實際雙手并未加裝力傳感器,無法完成柔性操作。
現場也頻頻上演“早期機器人馴服四肢”的名場面,反倒是機器狗在工業場景的表現更穩定一些。
21記者逛遍WRC之后,也總結了一些觀察:
1、 人形機器人是當之無愧的“AI新王”。作為AI落地應用的最重要方向之一,人形機器人已經快速從“草根”走向“百花齊放”,整機廠商大PK,宇樹、優必選、加速進化等名字已經開始變得耳熟能詳、成為流量擔當。
2、 具身智能開始探索實用化。從“會賣萌”到“會干活”,工業巡檢、流水線工人、教育輔導、導覽講解等,機器人正在尋找自己的“崗位”。
3、 AI大模型已成底層新基建。數據采集、訓練、推理、執行,背后的絕對核心是AI大模型,沒有一個聰明的腦袋,就不會擁有精準的四肢。
4、 核心零部件開始走入大眾視野。驅動系統、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核心零部件決定了人形機器人到底是“花架子”還是能干活。禾賽科技、速騰聚創、藍點觸控、帕西尼等廠商,逐漸被資本重視起來。
5、 產業鏈價格仍然高企,未來降本是個大命題。現場機器人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部分售價幾十萬的機器人,客戶大多是研究機構,普通消費者找不到“花幾十萬買個機器人”的理由。
6、 試用、能用、好用,中間隔著漫長的距離。展會上的人形機器人多在展示行走、表演等類別,精細化操作尚無法勝任。
7、 市場需求很廣闊,供應端能力遠遠跟不上。養老、陪伴、家務等大眾市場迫切渴求人形機器人加入,但展會上的人形機器人要想走入家庭,還需要跨越諸多難關。
8、 機器人銷售方初見端倪,“機器人4S店”成新趨勢。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在展會亮相,京東也打出了“買機器人上京東”的宣言,未來買機器人可能像買車一樣方便。
以下為21世紀經濟報道總結的現場亮點實錄:
宇樹:格斗全國巡演
從上海WAIC到北京WRC,宇樹的機器人擂臺一直是觀眾聚集區,人潮擁擠是常態。格斗的是G1機器人,搭載29個靈活關節和智能平衡算法,能快速調整平衡,支持模塊化技能部署,如摔跤、跆拳道等。
值得注意的是,該款機器人需要遙控操作,靈活動作背后,需要人工干預。
G1售價9.9萬元。
加速進化:“足球小子”自主踢球
加速進化展臺的人流量并不遜色于宇樹,機器人足球賽圍滿了觀眾,小朋友時不時為支持的機器人喊加油。
足球賽所用機器人為加速 T1,比賽規則采用無遙控、全AI自主決策模式。
對比需要用遙控器或者預編程的運動,AI自主決策屬于進階選手,需要復雜的實時感知、大腦決策、高級運動控制、多智能體協作戰術以及輕巧靈活、皮實耐摔的機器人本體。
相比之下,優必選的展臺顯得井然有序,搬運工、揀選工構成了完整的流水線。全球首個可自主換電人形機器人Walker S2簡直上演了“未來永續機器人”故事。
優必選展臺還包括全尺寸通用輪式人形機器人Cruzr S2、“入職”全球最多工廠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大阪世博會中國館首個具身智能“導覽大使”Walker C、全尺寸科研級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
分別展示了工業制造、商用服務、科研教育、娛樂陪伴等應用場景。
“永不停機的新質生產力”,頗為震撼。
星動L7作為國內首個實現“大運動+巧操作”的全尺寸雙足人形機器人,可以完成360度旋轉跳,依托于其自研的關節模組,400N·m峰值扭矩與25rad/s峰值轉速,配合全身55個自由度的協同控制。可以應用于物流場景智能掃碼、分揀多機協作等場景。
機器人界“小腰精”星動Q5,實現了動作姿態與交互體驗的高度擬人化,靈巧度媲美人類肢體。它能快速學習新服務技能,支持37種語言實時切換,可以完成接待、導購、導覽等多樣化任務。
星動紀元同步發展機器人大腦與本體能力,將自研的端到端VLA具身大模型ERA-42與硬件產品深度融合,目前交付超200臺產品。
越疆的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Ⅱ展示了零件分揀、拿取爆米花、接取遞送檸檬茶、制作煲仔飯等場景的應用,被定位于滿足 “工業、商業、家庭”三重場景。
同時,其DOBOT具身智能平臺能夠包羅多用戶、多形態的機器人進行學習訓練,數據反向驅動算法升級,形成“硬件-算法-場景-生態”四維協同的有效閉環。
科大訊飛:讓機器人開發更簡單
科大訊飛的slogan是“讓機器人開發更簡單”,展示了旗下AI與機器人廠商的深度集成,使得機器人能夠理解自然語言,也改善了人與的交互方式。基于大模型的“機器人大腦”平臺,融合了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言翻譯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在多模態降噪技術引入下,借助唇形識別與視覺識別,解決了多人交互環境下語音識別干擾問題。機器人智能語音背包面向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快速提供人機對話的能力,即插即用門檻低。
魔法原子旗下全尺寸通用雙足人形機器人“小麥”、高動態雙足人形機器人MagicBot Z1、消費級四足機器人MagicDog、輪式四足機器人MagicDog-W,工業四足機器人MagicDog Y1全數到場。工業流水線“點膠場景”,“邊走邊講”的導覽功能,“家庭陪伴”,“休閑娛樂”等功能均有展出。
傅利葉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Care-bot GR-3,與現場多數“鋼鐵之軀”區別開來,具備柔膚軟包設計與全感交互系統,營造了柔和親近的視覺與觸覺體驗,支持擬人化的肢體表達。
另外,傅利葉擅長的康復領域,也展示了導診咨詢、認知康復訓練、上肢康復訓練、運動功能重建以及遠程康復等場景的能力。
星海圖R1 Lite機器人可以識別自然語言指令“請收拾一下床鋪”,并完成整理床鋪的任務。高復雜度、長程任務背后是星海圖的端到端VLA基礎模型G0,為機器人未來真正融入日常家庭,勝任真實場景任務,打下基礎。
在機器人市集,千尋智能Moz1人形機器人可以完成串糖葫蘆;在千尋展區,Moz1又上演了流暢完成從洗衣機取衣到整齊疊放的全流程操作。
就在上個月,京東剛剛領投了千尋智能的新一輪融資,助力其在具身智能領域加速發展。
傲鯊智能:推出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
傲鯊智能展臺設置了跑步機、登樓機等互動體驗裝置。體驗者可以穿戴 VIATRIX 完成行走、奔跑、上下臺階等動作,感受外骨骼機器人的助力。
VIATRIX增程動力外骨骼機器人采用了FLOAT 360浮動式髖關節架構,搭配腿部電機設計,克服了傳統外骨骼的僵硬感。VIATRIX推出了兩種版本,旗艦版(6799元)適合日常短途出行、輕度活動等場景;彩殼版(7899元)適配戶外長時間活動、高頻使用等需求。
京東展臺匯集了全場景機器人,打麻將的、攤煎餅果子的、疊衣服的、給燈泡貼標簽的、按摩的、做咖啡的、寫毛筆字的、做教育陪伴的,以及外骨骼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悉數到場,宇樹科技、智元、天工、眾擎、星海圖、逐跡動力、千尋、松延動力都來站臺。
京東推出的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也再次亮相,將京東大模型交互能力植入機器人、AI玩具等硬件設備終端,為機器人植入更有溫度的靈魂。目前已有數十家頭部品牌接入京東JoyInside。
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產品無人輕卡、智狼、飛狼等,展示了智能機器人產品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成果。
據了解,目前京東物流已在數十個業務場景落地大模型應用,在異常管控、流程自動化等多個場景實現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