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將印度總理莫迪稱之為“偉大的朋友”,如今雙方關系在貿易戰的硝煙下,露出了明顯的裂痕。
據新華社報道,特朗普6日簽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印度輸美產品征收額外的25%關稅。
此前特朗普已經簽署行政令,美國從8月7日開始對印度輸美商品征收25%的關稅。兩者疊加后,印度輸美商品將總體適用50%的關稅稅率。印度也由此成為輸美商品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印度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表面問題外,特朗普其實特別在意印度的貿易逆差問題,早在莫迪今年早些時候訪問美國時,特朗普就提出印度需要購買美國石油來削減逆差。與此同時,印度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上,始終不愿做出過多的讓步,這讓特朗普更加惱火。
印度繼續買俄油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白宮6日發布的公告,特朗普稱俄羅斯政府的行為和政策繼續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構成“異常威脅”,為應對俄烏沖突引發的國家緊急狀態,“對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征收額外從價關稅是必要和合適的”。
新的關稅措施將在行政令公布21天后(即8月27日)實施,屆時印度的紡織品、珠寶首飾、汽車零部件、海產品等主要出口商品將課以50%的重稅,而像蘋果手機等電子產品,以及醫藥產品仍將享受關稅豁免待遇。
特朗普近日多次以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威脅大幅提高對印度產品的關稅。他稱,印度不僅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還在二級市場上銷售并獲取大額利潤。
如今俄羅斯已經取代中東國家成為印度最大石油供應來源地。2025年上半年,印度日均進口俄油175萬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俄羅斯石油占印度進口石油的比例,從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前的0.2%飆升到如今的35%至40%。
2022年1月,即俄烏沖突全面升級前一個月,印度日均進口俄羅斯原油僅為6.8萬桶,而到當年6月進口量升至日均112萬桶,2023年5月達到日均215萬桶的峰值。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每日消耗石油約550萬桶,將近88%來自進口。
印度外交部6日發布聲明重申,美國對印度加征關稅等行為“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將“采取一切必要行動”維護國家利益。聲明說,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基于市場因素,整體目標是為了確保印度能源安全。
短期內,印度難以立即停止進口俄羅斯打折石油。但印度政府已要求國內煉油企業,特別是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等國有油業企業制定俄油替代計劃,并圍繞“停止進口俄油”設計應急政策措施。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印度已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隨著經濟增長帶動能源需求快速提升。
美印關系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莫迪與特朗普建立了良好關系,在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啟后,莫迪很快就訪問美國,使得他成為特朗普就職后最早訪問美國的外國領導人之一,當時美印雙方就軍售、能源等議題展開討論并達成一定共識,外界曾預期美印關系會延續積極勢頭。
不過,特朗普政府4月初公布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后,一度宣稱有望很快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但雙方在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上的分歧導致貿易談判陷于困境。印度還在保護農業和乳業方面持強硬立場,而這是美國在談判中提出的關鍵要求。印度農業依然以小農經濟為主,大量農民依靠農業生產維持生活。如果印度放開進口質優價廉的國外農產品,將對其農業和農民造成毀滅性打擊。
7月30日,特朗普除了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對印度實施“懲罰性”關稅,同時還毫不客氣地表示,印度可盡管將其“死亡經濟體”拖向深淵,眼下美印經貿往來極少,因印方關稅是全世界最高之一。
莫迪8月2日呼吁民眾購買本土產品,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之際減輕印度經濟所受沖擊。他還稱,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因此印度必須在經濟利益方面保持警惕。外界認為,莫迪這一強硬表態是對特朗普有關“印度是‘死亡經濟體’”“印度嚴重依賴美國市場”說法的回應。
除了在經貿和對俄政策上的矛盾分歧外,美國拉近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也對美印關系造成影響。特朗普邀請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到訪白宮,此外美國與巴基斯坦近來在加密貨幣、礦業和石油等領域達成協議,這一系列動作讓美印關系更加復雜。
面對美方新動作和一系列威脅,印度執政黨人民黨副主席潘達(Jay Panda)5日在社交媒體上援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名言發文說:“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而做美國的盟友則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