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務院發布公告,計劃自8月20日起啟動一項為期一年的“簽證保證金試點項目”(Visa Bond Pilot Program)。此項目要求來自部分“高簽證逾期滯留率國家”的商務及旅游簽證申請人,在獲得簽證時繳納5000美元至15000美元不等的保證金。對于眾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申請者而言,這筆“押金”極有可能成為其入境美國的重大阻礙。據新華網消息,這項為期12個月的試行計劃預計于5日正式公布,并將于正式公布15天后生效。
該政策提出之時,正值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全面強化移民與簽證管控,其目的是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強對外來人員的風險管理。
該試點計劃適用于申請B - 1(商務)與B - 2(旅游)非移民簽證的外國公民。具體條款如下:
首先是押金額度,由領事官員依據申請人的具體情況和國別背景,在5000美元、10000美元或15000美元三個檔次中裁量決定征收金額。
其次是繳納機制,由簽證申請人或其代理人在簽證獲批后、入境美國前繳納。該押金在申請人合法離境后予以退還;若逾期滯留,則全部沒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適用國家暫未公布具體名單。但公告稱將基于四類標準進行篩選分別是,簽證逾期滯留率高、國籍身份文件安全性低、存在“投資換國籍”行為且無居住要求、符合美國外交政策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不適用于已加入“免簽計劃”(Visa Waiver Program, VWP)的國家。該計劃涵蓋42個國家,大多為歐洲及部分亞洲發達國家。據美國國務院官員透露,初步預計該計劃每年將影響約2000名簽證申請人,規模相對有限,但“象征意義顯著”。
今年以來,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加大針對赴美簽證申請者的審查力度,并限制多國公民入境。6月4日,以“國家安全”等為由,美國白宮發布公告,全面限制阿富汗、緬甸、伊朗、也門等12個國家的公民入境美國。
“簽證保證金”這一概念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20年,上一屆特朗普政府就曾嘗試推行類似機制,但由于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旅行停滯,該計劃未能付諸實施。此次重啟,已被明確納入2025年共和黨主導的移民政策收緊序列。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2023年的數據,約有50萬人通過海陸空口岸入境美國后逾期滯留,未按時離境。這一數據成為推動該政策的重要依據。公告中明確指出,該計劃旨在應對“因逾期滯留與身份篩查失效而帶來的明確國家安全威脅”。
美方表示,通過實施押金制度,可以有效增強“簽證使用責任感”,同時為政府提供一種經濟制衡手段,以防范潛在的非法滯留行為。不過,美國國務院也承認,過去其外交事務手冊(Foreign Affairs Manual)中明確不鼓勵使用保證金機制,理由包括程序繁瑣、執行難度大以及存在引發公眾誤解的風險。
對個人而言,簽證負擔進一步加重。一方面,簽證保證金將成為眾多發展中國家居民赴美旅游或商務活動的“高門檻”。在美簽本身申請流程繁雜、費用高昂的情況下,再加上最多1.5萬美元的押金,無疑會增加申請人的經濟壓力。
此外,有報道稱,根據特朗普政府2025年7月頒布的“大而美”法案中的一項條款,赴美游客將在現有簽證費的基礎上額外繳納至少250美元的“簽證誠信費”。除了加收“簽證誠信費”,美國國務院還宣布了調整簽證面談政策等其他新規。該費用自10月1日起生效,可退還給遵守規定離境的申請者。若與保證金疊加執行,赴美簽證費用或將創下歷史新高。美國旅游協會(U.S. Travel Association)對此表示擔憂,稱“該措施可能進一步抑制本就恢復緩慢的入境旅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