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事項籌劃近三個月,慈星股份(300307)跨界并購一事最終折戟。近日,慈星股份披露公告稱,公司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沈陽順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義科技”)75%股份,這也讓公司8月4日股價迎考。值得一提的是,這已并非慈星股份年內首次籌劃跨界重組,公司今年1月曾擬購武漢敏聲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敏聲”)控股權,但在2月宣告終止。先后兩次謀求跨界,慈星股份今年一季度凈利下降66.46%,公司有意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兩次資本動作告敗后,主營針織機械產品的慈星股份未來如何破局,無疑也將引發投資者關注。
近日,慈星股份披露公告稱,公司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順義科技75%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事項。對于終止原因,慈星股份表示,公司與本次交易的部分交易對方就部分商業條款未達成一致意見。
據悉,慈星股份此次并購系跨界。標的順義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裝備健康管理系統、智能檢測設備、維修保障設備及仿真模擬設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其產品主要應用于國防科技領域,并逐步擴展工業、石化、電力等民用領域。
而慈星股份主要從事針織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產品為電腦針織橫機。
慈星股份也曾坦言,通過此次交易,公司將切入到國防科技行業,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加快向新質生產力轉型的步伐,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不過,重組籌劃近三個月,慈星股份最終宣布擬購資產事項終止。
今年1月,慈星股份還曾擬收購武漢敏聲控股權,標的公司以射頻濾波器為拳頭產品,同時覆蓋壓電式麥克風以及壓電超聲傳感器芯片。不難看出,前次收購也構成跨界,不過,籌劃僅逾半月,慈星股份前一次跨界收購同樣宣布終止。
需要指出的是,慈星股份宣布終止收購武漢敏聲控股權后第一個交易日,即今年2月6日,上市公司股價大跌,當日大幅收跌13.16%。
8月4日,慈星股份股價將如何表現也引發市場關注。截至8月1日收盤,慈星股份股價報8.17元/股,總市值約為64.89億元。
一季度凈利下降66.46%
年內兩度謀求跨界收購背后,慈星股份今年一季度凈利承壓明顯。
從慈星股份近年業績表現來看,2021年公司凈利成功扭虧,之后實現穩步增長。以最新年度業績來看,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2.18億元,同比增長9.16%;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2.84億元,同比增長148.82%。
不過,今年一季度,慈星股份凈利承壓明顯。報告期內,公司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業收入約為6.08億元,同比增長2.73%;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7610.96萬元,同比下降66.46%。
從慈星股份目前主營業務來看,2024年年報顯示,電腦針織橫機為公司貢獻了過半營收,2024年該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2.4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56.2%;一線成型電腦橫機次之,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2.64%。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針織機械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國內紡織產能過剩壓制設備更新需求,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雖具潛力,但價格戰激烈壓縮利潤空間。慈星股份作為頭部企業,雖占據技術優勢,但電腦橫機產品同質化嚴重,高端市場突破受限于國際品牌壁壘。疊加人工成本上漲削弱客戶投資意愿,傳統“賣設備”模式難以支撐持續高增長,倒逼企業向數字化服務、柔性制造等新場景突圍。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慈星股份方面進行采訪,不過未有人接聽。
北京商報記者馬換換實習記者李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