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頂級科技盛會即將到來。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8月8日至12日在京舉辦。
據大會主辦方介紹,200余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的1500余件展品集中亮相,首發新品超100款,而這個數字是去年的近2倍。
機器人走出實驗室,跳出PPT,讓這些數據不再是冰冷枯燥的,反而生動可感。
在北京這片科創沃土,人才、資本、技術市場充分互動,掀起了一場機器人賽博旋風。
不同以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在大會期間同步上新“E-Town機器人消費節”。全球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機器人大世界、線上消費、科技商圈消費等四大消費場景都將在此呈現,共同激發企業端與消費端雙向活力。
特別巧合的是,今年是首屆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辦以來的第十年,又恰逢人形機器人產業大爆發,整機企業參展數量將創下歷史新高。
人形機器人發展如火如荼,大眾情緒也烘托至此。這樣一場盛會,能讓想看門道的看到門道,想看熱鬧的體驗到熱鬧。
觀眾既能在創新館觀摩大載重工業機器人、仿生蜜蜂等尖端成果,領略前沿創新的深度;也能在應用館見證人形機器人化身“打工人”,嫻熟疊衣、分揀、搬運,體驗技術落地的趣味;還可以在技術館一探核心零部件集群揭示的機器人“底層密碼”,深入技術核心。
而置身行業之中,下半年將是人形機器人企業密集交卷的時刻,這些企業能在資本市場上走多遠、產品能否在不同的真實場景中落地、技術水平多高,不僅將決定各家企業獲得多少收入,也將驗證具身智能產業的拐點兌現。
人形機器人正成為當今AI應用最火的賽道。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具身智能作為未來產業,同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和6G并列進入政府工作報告。
而隨著各地對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產業的重視提高,一大批獨角獸企業深受市場歡迎。
這些企業被視為“人工智能+中國制造”試驗者、踐行者、探路者,它們正努力把做傳統機器人研究最頂級的學者工程師與做大模型研究最牛的AI專家們聚合起來。
通過“最強大腦+最強制造”的合力,給人形機器人造出一個更加聰明的內在和一個更加強壯、靈活的身體,讓它能夠在工廠、商場乃至家庭之中幫人類承擔更多的工作。
實現通用人工智能,光有大腦的智能還不夠,還需要有身體的智能。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機器人通往未來的路徑已經清晰,只等待奇點時刻的到來。
這樣的共識正在產業界、資本界凝聚,資源被大規模引入人形機器人領域。創業公司的數量、融資金額都在不斷創新高。
不同行業的巨頭,如美團、阿里、特斯拉、小米等等,都拿出了真金白銀,要么已經入局,要么正在入局,都渴望親自書寫關于未來的嶄新故事。
在這個故事里,不僅有星辰大海,還有身邊這些更像人的“人”。
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