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已經能夠打到主駕無人的出租車了。
8月1日,記者從小馬智行了解到,其與錦江出租合作推出的主駕無人出租車已于當天向公眾開放運營。此前,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發放了首批8張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小馬智行和錦江出租是獲得牌照后最快開啟收費服務的企業,其他企業也將在近期逐步開啟運營服務。這意味著上海已經進入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階段。
8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浦東金橋的川橋路附近,在“小馬智行”微信小程序上,按照日常打車流程下了一個訂單。不到十秒鐘,就“召喚”了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前來。
盡管這輛出租車沒有司機,但記者發現乘車的安全提示卻不少。上車時,乘客需在手機上點擊“解鎖車門”,車門才會打開,這避免了非叫車者打開車門,以及多輛無人駕駛汽車同時抵達時上錯車等情況;車門關上后,駕駛座和副駕駛背面的顯示屏會顯示此次行程的目的地,并提醒乘客完成啟程安全準備——關閉所有車門并系好安全帶;上車后,乘客需點擊“全員已系好”按鈕,輸入手機號后2位完成校驗,并在提示下詳細閱讀乘車安全須知、確認“開始行程”后,車輛才會啟動。
行程中,記者注意到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車速已經能和普通車輛保持一致,在市區空曠道路上,車速維持在40公里/小時左右。同時,車輛在會車、路況復雜的情況下實現了精細化控制:當道路狹窄,前方有車輛駛來,或支路有汽車匯入時,汽車能提前做出預判并控制車速;當行人、非機動車從車身側面經過,車輛也會主動進行避讓。此外,車輛的轉彎過程也非常絲滑,轉向燈、方向盤相互配合轉入最合適車道后,汽車會根據實際行駛需要盡快完成變道等操作。
在副駕駛位上毛絨玩偶的陪伴下,乘客可以一邊在車內顯示屏上播放喜愛的音樂,一邊查看路況。到達目的地后,無人駕駛出租車會通過語音和顯示屏文字提示乘客在車輛尚未停穩前不要打開車門,以及帶好隨身物品等注意事項。如果這時檢測到后方有車輛和行人接近車門,車輛還會發出警報,并提供車輛右側的實時影像,以便乘客觀察車外情況。
目前,小馬智行的運營范圍包括金橋、花木地區的部分街區。價格方面,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費用與普通出租車持平,起步價3公里內14元,超起步價里程運價2.7元/公里,載客運距行駛超過15公里后單價按3.6元/公里計算。
據了解,在獲得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前,智能駕駛企業已經在上海開展了長期的運營測試。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曾經發放了一批示范應用許可,規定無人駕駛出租車可以上路進行試點測試,但不能收取費用。而今年上海正式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意味著企業可在一定范圍內提供主駕無人的出租車收費服務(部分車型副駕配備安全員)。
此次獲得牌照的企業共8家,包括賽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小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賽可出行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強生出租汽車有限公司、上海錦江出租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從中也可以看出,上海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落地,將采取智能駕駛企業與出行服務商合作的方式進行。
除小馬智行外,記者從相關企業了解到,百度智行的蘿卜快跑和上汽智己Robotaxi也都將在近期推出收費運營服務。未來世博、臨港等區域也會開啟商業化服務。針對網絡關注度較高的浦東機場路線,上汽智己Robotaxi也將在年內啟動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至浦東國際機場的L4級Robotaxi專線試運行。
收費運營對于智駕企業跑通商業模式尤為關鍵。戴敦峰表示,企業目前在上海運營車輛有限,但隨著上海開啟商業化運營,企業會根據用戶的需求逐步增加車輛投放量,年內有望破百,這將幫助企業大大降低Robotaxi運營成本。
在剛剛結束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汽車產業處處長韓大東曾透露,上海將有序擴大自動駕駛的開放區域,未來實現浦東新區全域開放(不含陸家嘴等重點區域),同步推動奉賢、閔行等區域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