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天才法案》),正式將穩定幣納入監管,近期市場對于穩定幣的關注熱度很高。
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或資產掛鉤的加密貨幣,基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支持點對點、支付即結算的交易,從底層重塑了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改善跨境支付體驗。
不過,穩定幣在未來貨幣體系中將扮演何種角色仍然有待觀察。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穩定幣在單一性、彈性、完整性三個關鍵測試中,均未達到國際貨幣體系支柱的要求,報告稱穩定幣的未來角色尚不明朗,充其量只能扮演輔助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通過《天才法案》把穩定幣納入監管,實質是限制了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鼓勵和規范私人發行數字貨幣,中國則選擇了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渠道,路徑選擇不同。
中國一直是擁抱新興支付技術、支付工具的先行者,很早就開始推動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項目也是基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采取區塊鏈點對點交易模式,簡化跨境支付環節,保證交易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中國實際是以最小摩擦成本實現了新興支付技術與現有監管規則的對接。
目前,數字人民幣已擴展至17個省市的26個試點地區,截至2024年7月末,數字人民幣App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8億個,試點地區的累計交易金額7.3萬億,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已擴充到10家。
中國還是“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下稱貨幣橋)的創始成員,拓展央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場景。貨幣橋在技術架構上采用了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于2021年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泰國銀行(泰國央行)、阿聯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發起。
目前,貨幣橋項目現已結束沙盒測試,開始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共有4家創始成員、31家觀察成員(包括中央銀行、國際組織和多邊開發機構),以及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泰國、阿聯酋、沙特5個司法管轄區的35家商業銀行。
此外,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跨境支付也取得了長足發展。自2013年9月,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跨境支付試點開啟,而且逐步已經在全國推廣。第三方支付已經能夠做到7*24小時、快速到賬跨境支付,滿足跨境支付場景的要求,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
實踐表明,提高跨境支付效率的技術路徑并不唯一。目前,第三方支付平臺跨境支付業務,不一定都使用了區塊鏈、分布式賬本等技術,如果穩定幣相關技術確實比第三方支付現有技術更好,區塊鏈是開源式技術,第三方支付可以迅速切換到區塊鏈技術,技術障礙較少。
下一步,可以探索更多提高跨境支付效率的措施。
例如,“跨境支付通”于今年6月正式上線,通過中國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直接連接,依托的是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渠道,不受銀行營業時間和網點的限制,實現了一定金額內的匯款實時到賬,提高了跨境匯款效率、降低跨境匯款成本。
同時,對引入穩定幣支付工具持開放態度,但要堅持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在依法合規前提下,鼓勵和支持私人部門參與跨境支付場景,以此推動中國跨境支付領域的競爭和創新。
在此基礎上,我們不要神話和迷信穩定幣,減少宏觀敘事,聚焦具體問題,保持發展數字貨幣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