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啟動全球首個“合成人類基因組計劃 (SynHG) ”
英國惠康基金會出資1000萬英鎊(約合9300萬人民幣)支持“合成人類基因組計劃 (SynHG) ”,由艾利森技術研究所的生成生物學研究所領導,旨在開發合成人類染色體的核心工具與技術。該項目將推動對疾病機制的理解,并引發全球關于倫理與生物安全的廣泛討論。
▌加拿大初創公司Nord Quantique重塑量子計算與全球網絡安全格局
加拿大魁北克初創企業Nord Quantique開發出革命性量子計算架構,其新型光子模式編碼技術使單量子比特可執行多重邏輯運算,運算速度達1MHz且能耗僅為傳統超級計算機的1/2300。該技術能在1小時內破解RSA-830加密(傳統計算機需9天),僅消耗120千瓦時電力。這一突破既對現有加密體系構成挑戰,也為量子密鑰分發等后量子密碼技術奠定基礎,將推動全球網絡安全體系重構。
▌美科學家發現阻斷rRNA合成可重編程癌細胞行為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抑制RNA聚合酶1(Pol 1)阻斷核糖體RNA合成,可誘導癌細胞應激反應并調控RNA剪接,顯著抑制腫瘤生長;該機制對錯配修復缺陷癌癥尤為敏感,為耐藥癌癥治療提供新策略。
▌歐盟創新委員會資助40家歐洲深科技企業
歐盟創新委員會(EIC)最新評估選中40家歐洲初創企業,提供總額2.3億歐元(約合18.1億元人民幣)混合融資。荷蘭4家入選企業包括:開發亞微米3D打印的Photosynthetic、研發鍺基量子芯片的Groove Quantum、推出量子加密系統Q*BIRD,以及開發靶向溶栓藥的TargED。32%獲資助企業由女性領導,覆蓋16個歐洲國家。EIC計劃通過贈款和股權投資加速突破性技術創新。
▌谷歌簽署商業聚變電力采購協議
谷歌與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聚變能源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達成200兆瓦聚變電力采購協議,涉及CFS在弗吉尼亞州建設的首座商業反應堆。這是科技巨頭首次采購聚變能源,旨在滿足AI算力中心的零碳電力需求。CFS已融資超20億美元,計劃2030年代初實現商業化。
▌英國部署全球首個AI醫療安全預警系統
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聯合護理質量委員會(CQC)開發全球首個實時AI預警系統,通過分析醫院數據庫識別醫療事故模式,包括異常死產率、新生兒傷亡等風險。首個子系統“產科結果信號系統”將于11月上線,依托聯邦數據平臺實現跨機構安全監測。該系統是英國10年醫療數字化計劃的核心項目,可觸發CQC快速檢查機制,旨在將被動監管轉為主動預防。
▌美國大數據公司Palantir與埃森哲聯手推進政府AI解決方案
Palantir與咨詢公司埃森哲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為聯邦政府開發AI驅動的工作流程優化系統。埃森哲1000名政府業務專員將接受Palantir人工智能平臺(AIP)操作培訓,重點提升關鍵任務決策效率與系統韌性。
▌德國將建造世界首個工業空氣電池儲能設施
以色列Augwind能源公司宣布在德國建設全球首個商業規模“空氣電池”(AirBattery)儲能設施,預計2027-2028年投運。該系統利用開采鹽穴存儲壓縮空氣,單個體積超帝國大廈的鹽穴可儲3-8GWh電能,充放效率達47%(商業運行目標超60%),儲能成本僅10-15美元/千瓦時。該技術可解決德國“風光靜默期”(Dunkelflaute)的電力短缺問題,降低對進口能源和電池金屬的依賴。
▌美科學家利用超導量子比特探測磁振子行為,拓展量子計算器件應用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研究人員利用超導量子比特與微波腔耦合,首次在高激發態下精確表征鐵磁材料中成千上萬磁振子(magnon)的數量與壽命,拓展了對磁系統非線性行為的理解。該實驗驗證了在不損耗傳感器性能的前提下,以高精度實時監測磁振子動力學,為開發新型量子計算器件和非互易傳輸等功能奠定基礎。
▌奧地利科學家用數學方法量化AI不確定性
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跨學科團隊提出一種新方法,利用幾何劃分多維輸入空間,精確分析神經網絡輸出范圍,在限定輸入域內可對特定錯誤做出數學保證。該研究有助于提高AI在醫療、金融等高風險場景中的可靠性,目前適用于小規模神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