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郝亞娟張漫游上海、北京報道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線運行。跨境支付通是指通過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連接,在遵從兩地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為兩地居民提供實時跨境支付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于6月20日發布聯合公告稱,共同推動并支持由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和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開展跨境支付通。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與傳統跨境匯款相比,與香港間的跨境支付通有效縮短了跨境匯款鏈路,提高了跨境匯款效率,從技術上支持參與機構為用戶提供體驗更好的跨境匯款服務:一是支持用戶通過參與機構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渠道,依托手機號碼、銀行賬戶等,線上發起內地與香港間人民幣和港幣的跨境匯款;二是支持經常項目項下一定金額內的便利化匯款實時到賬;三是相關支付基礎設施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跨境匯款成本。
首批參與跨境支付通的內地機構和香港機構各包括六家銀行。其中,內地機構包括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以及招商銀行;香港機構包括中銀香港、工銀亞洲、建銀亞洲、匯豐銀行、恒生銀行、東亞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參與機構可根據市場交易主體類別、交易特征、業務場景等,從風險防控角度合理確定各類業務的單筆或累計交易限額。后續參與機構范圍也將逐步擴大。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國銀行方面了解到,跨境支付通主要應用于三類跨境匯款業務場景:一是境內居民個人匯出至香港地區銀行賬戶的“南向便利化匯款業務”,可選擇人民幣匯出、人民幣或港幣到賬。二是香港居民個人匯入至內地銀行賬戶的“北向便利化匯款業務”,可選擇港幣或人民幣發起、人民幣到賬。三是個人與機構間的“雙向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如留學繳費、公共事業繳費、就醫、薪資和補貼發放等,可選擇雙邊本幣或雙邊人民幣匯款。與現有傳統跨境匯款相比,跨境支付通具有實時到賬、價格優惠、操作便利等優勢。
針對跨境支付通的使用方法,以交通銀行為例,客戶只需登錄交通銀行手機銀行,點擊進入跨境支付通界面,填寫匯款信息即可實時辦理至香港地區試點銀行的跨境匯款,到賬幣種支持人民幣和港幣,已覆蓋衣食住行、醫療等高頻場景。全額到賬零費用、跨境匯款實時辦,為客戶帶來“零距離”“秒觸達”的新體驗。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國際公認反洗錢專家(CAMS)持證人汪靈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跨境支付通使得跨境人民幣和港幣匯款更快,但并沒有增加跨境匯款額度,且不適用于其他外匯(如美元、歐元)匯款,也不適用于資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