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等四部門發聲!央行答本報記者問
5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
小米YU7 “19.9萬不可能”!玄戒芯片亮相
5月22日晚,小米召開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三款搭載自研玄戒芯片的新產品——小米15S Pro高端手機、小米平板7 Ultra以及小米手表S4集體亮相。此外,小米還發布了大家電產品,并對首款SUV車型——小米YU7進行了核心信息預告。
635億元收購!宏創控股擬重大資產重組 公司實際控制人不變
5月22日晚,宏創控股(002379)公告稱,公司擬發行股份購買山東魏橋鋁電有限公司等持有的山東宏拓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作價為635.18億元。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
鴻鵠基金二期將發起設立 保險資金入市節奏提速
業內人士認為,試點基金主要投向二級市場股票并長期持有,有利于擴充資本市場上的“耐心資本”,改善資本市場資金供給結構;同時,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可平滑權益市場波動對其利潤表的影響,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緩解利差損壓力。
上海證券報 科技部和金融管理部門聯手健全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央行:提升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
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下稱《政策舉措》)。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具體的落實思路。
證監會:深化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改革
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5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持續優化科技企業境內上市的環境,更好統籌發揮各板塊支持科技企業功能,精準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企業產業整合,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更好發揮債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作用等六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強、可操作可落地的支持舉措。后續,證監會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同、形成合力,加快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加碼“寬貨幣” 央行超額續作MLF
5月22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5月23日,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5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為1年。
高位股資金博弈加劇 銀行股拉升穩大盤
從最新滾動市盈率看,翻倍股估值明顯偏高。比如中毅達已多次提示相關風險,稱公司A股股票自2025年3月10日至5月22日期間,累計漲幅達252.61%,但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公司2024年度處于虧損狀態,公司市凈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公司股價嚴重脫離公司基本面,存在市場情緒過熱情形及較高的炒作風險。
證券時報 科技部與“一行一局一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關情況 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 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
近日,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下稱《政策舉措》)。為推動《政策舉措》落地實施和盡早見效,科技部與“一行一局一會”有關負責人在5月22日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明確將進一步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科技企業的特點,用好用足現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優質的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
寧德時代港股表現亮眼 國際資本“擁抱”中國資產
5月20日寧德時代在港股上市,收盤上漲16.43%,一舉超過A股價格,次日更是再度上漲10%,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寧德時代港股受到追捧,說明優質公司的定價不會受所在資本市場折損,反而因為港股的流動性更為充沛,而給予更高溢價。
國補激活換新消費潮 兩輪車產業駛入量價齊升“快車道”
近期,證券時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地區多家兩輪車品牌門店,發現客流量顯著增加。在國補政策的推動下,大部分消費者選擇以舊換新的方式購置新車,可獲得500至650元補貼。結合舊車殘值,售價在2000元左右的兩輪車,實際花費僅1000多元,銷售火爆導致部分型號已經出現斷貨。
消費能量持續釋放 露營經濟催生四千億藍海
河邊野餐,篝火聚會,與家人朋友圍坐在一起,共享戶外的寧靜與美好。當下,露營這種經濟形式不僅是現實,更是消費市場的新潮流。
證券日報 商務部: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牽引帶動作用 做強國內大循環
近日,國務院召開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推進會,提出“要深挖潛力提振消費”。5月2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會議精神,突出“加快”、強化“提升”、立足“有效”,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做強國內大循環,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央行今日開展5000億元MLF操作 保持流動性充裕
央行近期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MLF招投標機制完善后,由操作當天發布結果公告改為預先發布招標公告,有利于參與機構提前做好短中長期流動性安排,價格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既有利于機構按需求合理確定投標利率,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市場化定價能力,也有利于央行動態掌握機構流動性余缺狀況。同時,隨著基礎貨幣投放渠道不斷豐富,貨幣政策操作對MLF的依賴也逐步降低。
近3000宗土地擬使用專項債資金收儲 總面積已超1.33億平方米
盤活存量用地是今年房地產領域的重點工作之一。當前,各地公示擬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下簡稱“專項債”)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以下簡稱“收儲土地”)的節奏不斷加快,擬收儲地塊總規模持續擴大。
1月份至4月份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5%
5月2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情況。2025年1月份至4月份,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575.4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7.5%,其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10.4億美元,增長5.6%,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7.8億美元,增長16.4%。
21世紀經濟報道 證監會力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落地 支持優質紅籌科技企業回歸境內上市
未盈利企業能否上市,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何時“開門”?這是市場頗為關注之處。2025年以來,證監會曾表示未盈利企業只要具備較高的硬科技含量和優秀的綜合質地,即有望通過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實現上市。
移動芯片暗戰 終端生態競爭激烈升級
Omdia首席分析師Zaker Li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作為首代產品,“玄戒O1”主要承擔技術驗證使命,規劃出貨量保守控制在數十萬級別,受小規模流片影響,初期成本會居高不下。
第一財經 日美國債拍賣雙雙遇冷 “風暴”過后誰來接盤?
日債、美債“風暴”將如何演繹?風險會否繼續外溢到資本市場?央行會否介入?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經濟學家和交易員認為,就如當年英國國債收益率飆升引發養老金爆倉風險,短期市場或受到恐慌情緒的影響,但日本央行和美聯儲都或可通過技術性方式來緩和。更關鍵的問題是,誰來接盤“沒人要的國債”?
一財社論:小微企業融資 政策支持應與尊重市場自決并重
21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從增加融資供給、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等八個方面,提出23項工作措施。每一項都列出相關負責部門,并在部門協同和責任分布方面做到精準對標,這有助精準聚焦和量化工作績效。
經濟參考報 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多部門劃定政策路線圖
適時推出“創新積分制”升級版2.0、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加大科技金融風險補償力度、優化科技保險服務體系……記者從5月22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圍繞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多部門正在細化任務分工,明確實施節點。
運價回升航線擴容 港口將迎發貨高峰期
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隨著外貿形勢變化和運輸需求增加,5月中下旬多數遠洋航線市場運價回升,港口發貨高峰期預計將于5月底、6月初開始。在全球經貿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我國航運網絡加速擴容升級,向新興市場延伸,為釋放外貿增長潛力、保障經濟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