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星期四),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七部門: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優先支持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
科技部5月14日消息,為構建與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七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
4月金融總量指標增長穩健
專家表示,4月的金融總量數據增長既“穩”又“實”,體現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從前4個月金融總量數據看,社會融資規模、M2、人民幣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名義GDP增速,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保持穩固。
以投資者為本 筑牢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根基
今天是第七個“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投資者是市場之本,投資者保護是資本市場的永恒主題。當前,為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下階段,需以落實新“國九條”為牽引,強化全鏈條投資者保護機制,合力構建“大投保”格局,為投資者營造“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筑牢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根基。
產銷兩旺背后 上市車企業績“冰火兩重天”
盡管車市整體發展勢頭喜人,但細觀之下,行業分化日益明顯。根據車企一季度財報,A股21家上市車企營業收入達5074.6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63.24億元。處于第一陣營的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4家車企的營業收入占21家車企總收入超七成,歸母凈利潤占21家車企凈利潤總額超九成,行業“馬太效應”愈發顯著。
上海證券報 七部門協同發力 15項舉措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近日,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下稱《政策舉措》),從發揮創業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生力軍作用、發揮貨幣信貸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樞紐作用等七個方面提出15項具體舉措。
降準今起實施 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一攬子金融政策火線落地護航經濟大盤
增量金融政策火線落地,為進一步穩市場穩預期、支持經濟回升向好、應對內外部不確定性,營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MSCI中國指數季度調整新納入5只A股
北京時間5月14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公布了其2025年5月的指數季度審議結果。本次調整中,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芯原股份、百利天恒、惠泰醫療、光線傳媒、海思科5只A股標的。除A股標的外,MSCI中國指數還新納入了一只港股標的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調整結果將于5月30日收盤后生效。
誰在買入銀行股
近期,銀行股表現搶眼。5月14日,中證銀行指數報收于7691.19點,創歷史新高。銀行股“大象起舞”,誰在買入?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背后推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部分公募基金應對業績基準考核調倉買入;二是配置型險資持續買入。
證券時報 七部門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 發揮資本市場關鍵樞紐作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發行上市制度
5月14日,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政策舉措》),重點圍繞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等7個方面,著力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根據《政策舉措》,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樞紐作用,將優先支持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進一步發揮北交所改革試驗田作用,完善契合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需要的發行上市制度安排。研究制定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能力的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
新經濟“第一股”加速涌現 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鍛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資本市場“新”實力 潮涌廣東
自2024年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發布以來,各地陸續出臺相關具體落實政策,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場板塊,為推動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本報今起推出“從資本市場看地方高質量發展”大型融媒報道欄目,對話監管部門、探訪上市公司,呈現各地如何以資本活水澆灌產業沃土,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從幫兇到漏網之魚:如何追責財務造假“第三方”合謀者?
回望上市公司造假,那些觸目驚心的案例仍發人深省。正如紫晶存儲財務造假案,1.7萬名投資者利益受損、4家中介機構先行賠付10.86億元、上百起訴訟纏身……這組數字觸目驚心,僅僅掀開冰山一角。當監管風暴集中吹掃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時,一個由21家第三方組成的配合造假“隱秘鏈條”,卻隱匿在聚光燈之外。
深鐵集團再出手!擬向萬科提供不超過15.52億元借款
5月14日,萬科A發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鐵集團”)擬向公司提供借款,借款金額不超過15.52億元。借款用于償還公司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的本金與利息,借款期限36個月,借款利率為每筆借款提款日前一工作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76個基點。
證券日報 七部門聯合發布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
5月14日,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政策舉措》),重點圍繞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支持科技創新,加強財政政策引導,健全科技金融統籌推進機制以及完善科技金融生態等七個方面內容,凝練了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
降準今日正式落地 年內或還有降準空間
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5月7日發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下調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率5個百分點。
借勢指數化投資浪潮 債券ETF規模突破2500億元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表示,今年以來債券型ETF規模激增,存量債券ETF持續獲得資金凈流入,表明市場對其認可度較高,其在資產配置中能起到穩定組合收益、降低整體風險的作用,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為穩健的投資選擇。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全業務線加速AI化迭代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的高質量收入保持堅實的增長態勢。AI能力已經對效果廣告與長青游戲等業務產生了實質性的貢獻,騰訊也加大了對元寶應用與微信內的AI等新AI機遇的投入。在AI戰略投入階段,現有高質量收入帶來的經營杠桿,將有助于消化這些AI相關投入產生的額外成本,保持財務穩健。”
人民日報 從汽車產銷、外貿大盤看中國經濟前景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受阻,中國經濟前景如何?各方從不同角度給出分析,最近兩組數據引人關注。一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5月12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我國汽車產銷量歷史上首次雙雙超過100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0.8%。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4.2萬輛,同比增長52.6%。汽車這一戰略性、支柱性產業的亮眼表現,折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
跑好“人機共跑”的馬拉松(評論員觀察)
人形機器人如何適應人類社會發展需求、助力人類文明進步,是一場更為壯觀也更具挑戰性的“人機共跑”馬拉松在人形機器人這個新賽道上,我國是后來者,但具有后來居上的優勢和潛力不久前,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在京完賽。20支人形機器人參賽隊和人類選手同場競技,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這是我國人形機器人的一次極限測試。
經濟日報 固態電池離量產還有多遠
近段時間,多家企業公布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或技術進展。固態電池概念在資本市場上的熱度也持續攀升。作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動力電池”,目前固態電池發展狀況如何?離真正量產還有多遠?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近期密集出臺固態電池鼓勵政策。
險資加大入市穩市力度
“我們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長期資本的優勢,加大入市穩市力度。”5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參加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前期開展的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為股市提供了真金白銀的增量資金。上個月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的上調,進一步釋放了投資空間。李云澤表示,下一步還將推出具體措施,繼續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 跨境電商應對環境不確定性:供應鏈全球化、銷售市場多元化已在進行中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較2020年增長超1萬億元。不過,跨境電商上市公司業績卻在經歷波動,雖然普遍維持了營收增長的態勢,但盈利能力受到考驗。
大洋彼岸火速來電:中美貿易復蘇48小時企業速寫
5月12日下午,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雙方同意在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措施,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消息一出,不少外貿人為之振奮,外貿企業的電話鈴聲、微信提示音絡繹不絕。
第一財經 財政發力支撐社融增速抬升 4月金融數據有何亮點?
具體而言,4月M2增速大幅回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加快。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25.17萬億元,同比增長8%,比上月末高1.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24萬億元,同比增長8.7%,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6萬億元,同比多增1.22萬億元。
對美出口恢復、爭搶出口貨柜和艙位 中國企業全球化步伐加速
根據中美貿易談判的最新協議,從5月14日開始的90天內,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比過去一個月大幅降低。如今,外貿企業又忙著搶出口貨柜和航運艙位,運費也水漲船高。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全球化的腳步并沒有停止,中國作為大本營的地位也將不變。
經濟參考報 15項舉措“精準滴灌” 科技創新迎來金融“硬支撐”
科技金融正在成為科技創新的“硬支撐”。記者5月14日從科技部獲悉,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日前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政策舉措》),推出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業內人士認為,《政策舉措》為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精準滴灌”,同時釋放了加大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的鮮明信號。
釋放流動性萬億元 2025年首次全面降準落地
2025年首次全面降準正式落地。根據央行發布消息,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自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下調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率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