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年報“難產”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茂集團”)面臨退市倒計時。其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的財務困境與“關聯交易”疑云也隨之浮出水面。而這兩家公司的實控人劉益謙近年來“資產騰挪”的動向,也引發了市場對這兩家公司背后人事關聯及資金流向的諸多猜測。下一步,“影子保險股”天茂集團能否及時交出合規財報,保住上市資格?3000億國華人壽如何止跌企穩?
年報“遲到”暗藏玄機?
國華人壽日前公告稱,因天茂集團未能在法定期限內(2025年4月30日)披露年報、季報,作為天茂集團子公司,為保持信息一致性,公司不能單獨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及2025年一季度報告。
關于年報“遲到”的原因,天茂集團在公告中解釋稱:“定期報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進一步補充提供”。有業內人士指出,國華人壽和天茂集團的年報延期表面是“信息補充”的技術性延遲,實則可能隱藏著控股型上市平臺在治理協同、財務透明度及行業周期性壓力下的多重風險。據一名保險行業分析師透露:“此次年報‘遲到’或將加劇市場對國華人壽財務穩健性的擔憂。”
實際上,國華人壽經營成果、財務狀況不容樂觀,從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亦可窺一斑。2025年1月,天茂集團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去年該公司預計營收400億元-430億元,同比下滑13.48%-19.52%;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5億元-7.5億元,上年為虧損6.52億元。
對此,天茂集團解釋稱:2024年,利率市場環境持續走低,國華人壽受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影響,增加計提準備金,盡管國華人壽通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新業務價值,降低負債成本等措施盡可能減少上述不利影響,但仍無法全部抵消增提準備金帶來的影響,從而造成虧損。
記者了解到,曾連續盈利多年的國華人壽,自2023年起陷入虧損,其經營狀況引發眾多投資者關注。2023年,國華人壽凈利潤虧損達11.55億元,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繼續虧損7.16億元。
除“業績預虧”外,保費收入“答卷”也不理想。2024年國華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46.39億元,同比下滑13.47%。2025年一季度,國華人壽未經審計的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115.93億元,同比下滑23.76%。
與保費收入下滑對應的是較高的退保率。年報顯示,2020年至2023年,國華人壽的退保率分別是8.59%、13.81%、13.29%、8.44%。其中,國華人壽2022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國華泰山5號年金保險當年累計退保220.21億元,占當年退保總金額比例為72.59%,該產品年度退保率達到78.80%。
此外,賠付支出的大幅增加給公司現金流帶來不小壓力,據天茂集團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華人壽賠付支出達到206.18億元,同比增加2259.51%。國華人壽表示,賠付支出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到期,滿期給付增加”。
截至2024年6月末,國華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74.6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9.78%。盡管暫時符合監管要求(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需保持在100%以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50%),但已接近臨界點,面臨嚴峻考驗。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發布2024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2024年二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5.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2.4%。
國華人壽“輸血”地產
5月6日,天茂集團股票被實施停牌。根據監管規則,若停牌兩個月后仍未披露年報,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此后兩個月內仍未能公布符合要求的年報,深交所將啟動終止上市程序。
公開信息顯示,天茂集團成立于1993年11月,注冊地址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注冊資本49.4億元,并于1996年1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7年11月,國華人壽成立之初,天茂集團就是其大股東,2015年時又對其進行了增資,持股比例增至51%。
值得注意的是,天茂集團曾計劃吸收合并國華人壽。早在2019年8月27日,天茂集團披露關聯交易預案公告,擬通過向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的6家股東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及支付現金等方式,吸收合并國華人壽。若吸收合并能夠完成,國華人壽將注銷,存續上市公司擬更名為“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天茂集團多次發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進展公告,表示由于國華人壽資產審計及評估工作尚未完成,標的資產預估值及擬定價均尚未確定,吸收合并國華人壽的相關事項發生延期。時至2020年5月26日,合并計劃宣告“夭折”。天茂集團公告稱,終止吸收合并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資金事項,國華人壽整體上市的計劃最終作罷。
然而,在不少投資者眼里,天茂集團就是“影子保險股”,天茂集團在股票軟件中也一直被歸為保險概念股。記者觀察發現,盡管名為“實業集團”,但天茂集團主要通過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和華瑞保險從事保險業務,保險業務相關的營業收入占到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9.99%。
記者查閱歷史資料發現,國華人壽曾給天茂集團帶來不少利潤。2014年-2019年,國華人壽凈利潤分別為14.26億元、16.48億元、16.53億元、27.33億元、20.55億元、22.16億元。在2019年達到盈利高峰后,國華人壽迎來轉折點。2020年國華人壽凈利潤降至11.1億元;2021年、2022年國華人壽凈利潤持續下滑,分別為8.49億元、4.84億元。直到2023年,國華人壽凈虧損11.55億元,同比下降338.6%。
業績下滑同時,國華人壽在房地產領域狂飆突進,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據年報披露,2021-2023年,國華人壽“投資性房地產”規模都在百億以上:2022年的投資規模為112億元、2021年為107.26億元,2023年,國華人壽投資性房地產的投資規模194.8億元,同比增加了73.96%。
天眼查顯示,國華人壽當前控股的子公司中,有14家從事項目開發和養老地產開發業務,項目遍布上海、武漢、寧波、成都、重慶、海南等地。
“雞缸杯大佬”劉益謙的投資版圖
國華人壽背后的實控人劉益謙,近年來的套現行為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劉益謙擁有多重身份,天茂集團董事長、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國華人壽董事長、知名藝術品收藏家。2014年,劉益謙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8億港元的天價拍下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一時間名聲大噪。
在劉益謙的資本版圖中,天茂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是最受矚目的一環,擁有保險牌照的國華人壽,截至2023年末,總資產近3000億元,凈資產超260億元。
而近年來國華人壽在房地產領域的拓展,似乎也預示著劉益謙開啟資本版圖另外一環。2020年11月,宸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宸嘉發展”)在香港成立,據多家媒體報道,宸嘉發展背后“金主”為劉益謙。
而國華人壽的不少地產項目,都與宸嘉發展相關聯。如上海國華金融中心由宸嘉發展代建管理,武漢國華金融中心地塊也經國華人壽轉手給了宸嘉發展。此外,國華人壽還將其投資的康養項目交由宸嘉發展代建管理。這種緊密的業務關聯,引發了市場對資金流向和關聯交易的質疑。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提問國華人壽,其在房地產領域的具體布局與收益情況,公司沒有正面給予回復。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劉益謙頻頻減持股票,騰挪資產。2024年12月3日,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國華人壽于2024年11月29日至2024年12月3日,分別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該公司股份合計約2343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3.6%。國華人壽表示,此次權益變動的目的為因投資安排需要減持,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股份權益發生變動的可能。
另據云從科技近日發布公告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新進的流通股東中,劉益謙本期持有1024.42萬股,占流通股比例1.36%。而在2022年5月云從科技上市前,劉益謙的持股數量為2427.84萬股,持股比例為3.86%。也就是說,劉益謙已經將云從科技的股份減持過半。
面對業績滑坡、償付能力告急和關聯交易疑云等諸多問題,國華人壽能否在重重危機中尋得突圍之路?市場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