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辦的外貿出口型民營企業賦能對接會8日在北京召開。多家外貿企業表示,出口美國訂單短期內承壓,但公司在拓展多元市場、提升產品競爭力上求變破局,有信心渡過難關。
江門市海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伍詠堅在發言時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公司電源插座等產品訂單穩定性。為應對市場動蕩,公司正發力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大力開拓歐洲、南美等新市場。她表示,公司自2021年起就已著手開拓國內市場,目前創有自主品牌,有信心穿越關稅風暴。
全聯紡織服裝業商會會長、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蘊藍在發言中指出,盡管短期陣痛顯著,但紡織業正加速向高附加值、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她說,今年4月,公司與韓國apM集團共同打造的apM CUBE中國首店在上海啟幕。未來五年,公司將陸續在國內及東盟國家開設近200家大型門店,全面開拓新興市場。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美出口核心品類。河北中泊防爆工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景華受訪時表示,美國加征關稅導致公司對美出口訂單模式從“庫存式購買”轉為“應急式購買”,但憑借多元化市場布局和產品技術優勢,企業整體受影響有限,目前產品出口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楊景華說,公司目前正加快調整市場布局,重點轉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地,同時大力開發國內市場。近年來,公司將原本針對歐美市場的產品進行本土化改造,開發出符合國內石化、煤礦等領域需求的防爆工具,目前已通過國內多項認證。2024年,公司產品內銷占比已從40%提升至65%以上。
“受益于國家穩外貿政策,我們把部分關稅成本轉化為國內市場推廣資金。”楊景華建議,推廣“關稅保證保險”等專項金融產品,同時簡化國際認證產品國內準入流程。他表示,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硬科技”與“快響應”,期待未來將外貿積累的“高標準”轉化為內銷的“高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