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斯坦利和喬爾·雷曼在《為什么偉大不能被計劃》一書中提出“小任務靠計劃,大成就靠踏腳石”的觀點,強調了鋪墊“引導成就偉大事業的踏腳石”的重要性。其實,信息透明、互信合作、開放公平、市場機制健全的區域創新生態,正是通過要素支撐和能量補給,為創新活動提供接續不斷的“踏腳石”。
上海正努力成為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自主創新戰略高地和全球創新網絡重要樞紐,在基礎前沿探索、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培育,以及區域科創體系化能力形成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但是,上海仍需進一步提升創新生態位勢。清華大學發布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4》顯示,倫敦、舊金山-圣何塞、紐約位列全球創新生態排名前三,上海進步明顯,較上一年前移9位,躍居第四。上海在“開放與合作”和“創業支持”方面表現不錯;“公共服務”雖驟升19位,但仍未排進前十;“創新文化”不足66分,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
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的戰略敏捷,需要在區域創新生態層面得到響應。既要只爭朝夕,應勢而動,搶先布局快變量;也要風物長宜放眼量,順勢而為,在創新生態演化分異的偶然性中,涵養慢變量,讓要素匯聚、成果涌現、人才輩出成為必然。
謀劃和推動形成新的“江河湖海”
推動形成新的連通性。“江(長江)河(大運河)湖(太湖)海(東海)”讓上海及整個長三角坐擁天然的連通性,生產要素得以快速匯聚并高效轉化,造就江南地區的長期繁榮。
上海要建成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必須謀劃和推動形成新的“江河湖海”。進一步強化資金、技術、設施、物資、數據、算力等物質技術要素的互聯互通。同時,把握好創新生態演化的新動向,加強跨領域、跨區域的思想交流、政策溝通、產業聯動及生態互洽,改善非物質層面的連通性。
當好“店小二”:要“手勤腿快”更要“心到”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上海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已發布,各項舉措持續落實落細。“店小二”的服務意識,不僅表現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要“手勤腿快”,更要“心到”。“心到”的核心要義是“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
在前不久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表述引起民營企業的廣泛共鳴,這應該成為上海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根本遵循和著力點。
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是關鍵
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總有一些地方在響應范式變遷、超前縱深布局、匯集創新要素方面表現卓越,從而在面向特定領域的創新鏈、產業鏈上形成獨特優勢。究其原因,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是關鍵。
上海開埠以來,契約精神、誠信意識、規則感漸漸成為社會風尚,奠定了良好商業氛圍的文化基礎。但同時,“想贏怕輸”的精致主義和守成思想也逐步抬頭,民營企業的發展動力相對不足。
基于文化的優勢是保持和發展持續創新競爭力的源泉,創新文化更是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滋養科學家精神的土壤。上海應進一步發揮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浦江創新論壇等高等級學術交流平臺的作用,繼續加大優質科普資源供給力度,推動形成“政府敢支持、科學家敢干、資本敢投、企業敢闖”的創新創業氛圍。
(作者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