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朗普關稅的挑戰,美國經濟的裂痕可能逐漸顯現。
亞特蘭大聯儲GDPNow模型周五更新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經濟將萎縮1.5%。如果成為現實,這將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美國經濟首次出現季度下滑。在一系列經濟增長放緩跡象出現之際,關于美國經濟可能衰退的討論有所升溫。
轉折點出現?
進口商在特朗普關稅令到來之前搶先一步,導致美國1月份商品貿易逆差意外擴大至創紀錄水平。
美國商務部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商品貿易逆差擴大25.6%,至1533億美元,刷新歷史記錄,市場預期1166億美元。其中,美國1月進口增長11.9%,至3254億美元。
隨著貿易赤字大幅增加,亞特蘭大聯儲的預測從2.3%增長下調至萎縮1.5%。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美國進口呈現持續激增態勢,華爾街認為,這反映了特朗普總統威脅要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和其他貿易伙伴征收高額新關稅影響。亞特蘭大聯儲稱,凈出口對第一季度實際GDP增長的貢獻預測從-0.41個百分點下降到-3.70個百分點,而第一季度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增長的預測從2.3%下降到1.3%。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降溫。
標普全球上周公布的一系列調查顯示,隨著企業和消費者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越來越感到不安,衡量美國經濟活動強度的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17個月低點。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公司報告稱,人們普遍擔心聯邦政府政策的影響,從削減開支到關稅和地緣政治發展?!彼忉尫Q,政治局勢不確定性打擊銷售,同時受關稅影響,供應商價格也在上漲。
巴林集團(Ballinger Group)外匯市場分析師查普曼(Kael Chapman)表示:“特朗普的商業蜜月似乎已經結束了。服務業是PMI下降的原因,自2023年1月以來首次出現收縮。制造業活動升至八個月高點,這歸因于與關稅相關的前期潛在成本增加或供應短缺?!?/p>
密歇根大學調查顯示,其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月份的最終讀數71.7降至2月份的15個月低點64.7。消費者的12個月通脹預期從1月份的3.3%飆升至4.3%,為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五年前通脹預期為3.5%,為199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1月份為3.2%。
房地產市場也顯示出疲軟信號。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表示,1月份二手房銷量下降4.9%,經季節性調整后的年率為408萬套,主要原因是抵押貸款利率和房價高企。還有人擔心,關稅將提高包括木材和電器在內的建筑材料的成本,使建筑商更難解決全國性的住房短缺問題,這導致房價上漲,降低了人們的負擔能力。凱投宏觀預計,鑒于借貸成本一直保持在7%左右,未來幾個月購買活動將繼續疲軟。
危險有多大?
雖然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誓言重振美國經濟,但他的議程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凱投宏觀北美經濟學家阿什沃斯(Paul Ashworth)坦言,他看到了輕度滯脹的風險,即經濟增長緩慢,通貨膨脹率接近或超過3%。
滯脹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4年至1982年美國經濟的混亂時期。在這九年期間,美國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經歷了四次下降,1980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3.5%的峰值。
SPI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英尼斯(Stephen Inne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市場有一種忽視問題的方式,直到問題變得不可避免,而現在,滯脹風險——曾經被視為20世紀70年代的遺留問題——正悄悄回到人們的談話中?!?/p>
本周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次低于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重現。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衰退中,該現象在12到18個月的時間范圍內有著良好的預測記錄。
盡管市場更密切地關注10年期和2年期國債之間的關系,但美聯儲更傾向于以3個月期為基準進行衡量,因為它對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動更為敏感。PGIM固定收益公司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波切利(Tom Porcelli)表示:“道路上有很多坑洼,我們真的需要繞過它們。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圍繞關稅的所有不確定性,尤如將一個超強放大器置于所有這些坑洼上。 ”
經濟學家表示,未來將密切關注消費者和企業支出的數據,看看這種不安是否會轉化為支出和投資放緩。經通脹調整后,1月份消費者支出大幅下降0.5%。這是三年來最大的跌幅。但這一回落是在第四季度異常強勁之后出現的,因此2月份的數據將是判斷疲軟是否持續的關鍵。RSM首席經濟學家布魯蘇萊斯(Joseph Brusuelas)表示:“如果投資者因經濟增長恐慌而采取更規避風險的態度,人們就會預料到這一點,這種恐慌在商業周期后期會定期出現。目前尚不清楚這是更多的噪音,還是我們將看到經濟活動更加明顯放緩的信號。”
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拉賈迪亞克沙(Ajay Rajadhyaksha)周五發布研報稱,如果負面新聞的鼓聲越來越大,包括下周五2月份的就業報告,投資者將不得不認真對待美國經濟可能走向衰退的情況。他表示,這一預測在大選結束時似乎“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