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去年走勢好于預期。
日本內閣府2月17日發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4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微增0.1%,低于2023年1.5%的增速。
其中,同時公布的季度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后,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增長0.7%,按年率計算增幅為2.8%。這一結果遠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的1.1%,也超過上一季度的修正值1.7%。由此,日本GDP連續三個季度正增長。
當天同時的公布數據還顯示,2024年,日本名義GDP首次突破600萬億日元,達到609萬億日元(約合4.05萬億美元),名義增長率同比增長2.9%,實現了連續4年的正增長。不過,這一數據仍低于德國2024年已公布的4.52萬億美元,屈居德國之后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正是由于日本GDP最后一個季度實現了正增長,使得全年整體GDP走勢避免了負增長的局面,“0.1%的正增長,使得去年日本企業加薪的效果略有體現,但總體來說日本經濟還是靠外需拉動,內需動力依舊略有缺乏。”
彭博高級經濟學家木村太郎(Taro Kimura)告訴第一財經,凈出口(即出口減去進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源于國外需求強勁,另一方面是因為進口有所減少,投資增加和消費的堅挺表現說明央行加息并未影響到私營部門的發展勢頭。
日本經濟大臣赤澤良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預計日本經濟將繼續逐步復蘇。
亮麗數據背后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內閣府的具體數據顯示,2024年,內需對日本經濟增長的貢獻為0.2個百分點。其中,民間企業設備投資增長1.2%,公共需求增長0.5%。但由于物價漲幅高于工資漲幅,民眾實際收入下降,占日本經濟比重一半以上的個人消費下降0.1%,為四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此外,民間住宅投資下降2.3%。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0.1個百分點。2024年日本貨物及服務出口增長1.0%,進口增長1.3%。
陳子雷表示,縱觀最新數據,內需中,雖然日本去年的個人消費和設備投資有微增,但實際上并沒有反映出經濟活力,進口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也反映出內需的不足。
此外,陳子雷強調,由于去年日元兌美元的匯率一度下跌至1美元兌161日元的歷史低位,“如果納入匯率因素的考量,其實日本去年全年的外需也沒有增長多少,多是美元升值的因素。”
2024年,在外匯市場上,日元兌美元匯率經歷了劇烈震蕩,從年初的1美元兌140日元的水平一度跌至30多年來的新低(161:1),此后又回升至9月的1美元兌139日元,然后又在年末跌回1美元兌150日元的區間。
就日本去年的名義GDP規模,陳子雷表示,早在2015年,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提出在2020年前實現GDP突破600萬億日元的目標,如今這一目標終于實現。
自1973年起,日本名義GDP規模每5年增加約100萬億日元,但自1992年突破500萬億日元后,長期處于停滯狀態。此次,在比預定目標晚了4年的基礎上,日本的名義GDP終于破600萬億日元的大關。
但是,陳子雷表示,同樣納入匯率因素來考量,2015年時的匯率是1美元兌120日元左右,2024年則是150~160區間,“如果以美元來計價,2015年日本的名義GDP規模約為5萬億美元,現在則為3.75萬億~4萬億美元。因此,從美元計價的角度來看,日本的名義GDP總量盡管超過600萬億日元,其實相對而言則是大幅縮水。”
縱觀日方公布的這一系列最新的經濟數據,陳子雷告訴第一財經,“雖然外觀亮麗,但現實很‘骨感’。尤其結合匯率因素來看,日本經濟的現狀還是令人擔憂的。總體來說,占據日本GDP規模過半的個人消費對日本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在逐漸弱化。而日本國內需求、設備投資對經濟支撐的力度也還不夠大。”
關稅與通脹壓力并存
對于今年日本經濟的走勢,陳子雷認為,隱憂仍在,且今年負增長的概率會比較大。“一方面,日本國內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物價漲幅高于日本普通民眾的收入漲幅,日本普通民眾的生活負擔會進一步加重。”他解釋道,“另一方面,出口是日本經濟最倚重的方面之一,如果未來受到美國特朗普新政府在關稅方面的打壓,那么日本經濟今年要維持正增長就會變得更為艱難。”
據央視新聞報道, 12日,就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所有輸美鋼鋁加征25%關稅一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當天表示,已向美方提出要求,將日本產品排除在適用對象之外。14日,特朗普又稱,最早將于4月2日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日前表示,日本將密切關注美國公布的“對等關稅”的細節和潛在影響,并將作出適當應對。
在陳子雷看來,日本政府肯定會竭盡全力阻止美國將關稅大棒揮向日美貿易中的關鍵領域,“‘達摩克利斯劍’還懸在上方,日本經濟今年要保持增長,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對于今年日本央行的加息展望,陳子雷表示,在當前日本通脹的格局底下,日本央行的政策執行可謂中規中矩,“加息有利于日本央行擺脫以往的非傳統貨幣政策,轉向以利率調控為主的正常軌道,可以看到日本央行一直在朝這一大方向前行。”
今年1月24日,日本央行在開年首次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上調政策利率至0.5%的水平,這是日本央行時隔近半年再度加息,也被視為日本政府為應對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增長的最新舉措。
木村認為,日本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加速增長,表現超出普遍預期,表明經濟足夠穩健,支持央行進一步減弱貨幣政策的刺激力度,“對于日本央行而言,GDP數據的強勁表現證明1月恢復加息的決定是正確的,而且應該會增強央行進一步加息的信心。”目前,彭博依舊維持日本央行在今年4月和7月還會有2次加息的判斷,最終日本央行會將短期利率上調至1%左右。
陳子雷則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央行不會急于加息,而是進入觀望階段,進一步加強對內外部環境的觀察等,畢竟央行也擔心利率上升對企業融資成本或者個人房地產貸款成本增加的影響。
對此,赤澤良世在前述聲明中表示,有必要注意食品和其他日常用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通過消費者情緒產生下行壓力,“盡管如此,GDP數據支持日本央行的觀點,即需求、通脹和增長至少足夠堅挺,足以在今年繼續加息,盡管它不必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