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星期三),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7月社融規模穩增 有效融資需求料回升
專家表示,從數據情況看,社融規模平穩增長。隨著經濟逐步恢復良性循環,有效融資需求料回升。經濟政策著力點將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內需,隨著消費恢復,經濟循環會更加順暢,也將創造出新的有效融資需求。
央行新增千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 助力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
12省(區、市)包括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湖南、吉林、江西、遼寧、陜西、四川。新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將支持受災嚴重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加大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
構建綜合懲防長效機制 精準打擊關鍵少數 資本市場防假打假新格局加快形成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財務造假是資本市場的痼疾,相關部門通過精準打擊關鍵少數,加大“行民刑”全方位立體化追責力度,構建綜合懲防長效機制等舉措,強力破除財務造假生態圈。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的懲防新格局有望加快形成。
今年以來快遞業務量己突破1000億件 月均收入創歷史新高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較2023年達到千億件時間提前了71天。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消費需求保持活力,在擴內需、穩增長系列政策利好下,快遞業為服務線上經濟發展、促進產品要素流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上海證券報 7月金融數據顯示: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 有效融資需求有望復蘇回升
分析人士表示,最新金融數據反映出,我國有效融資需求仍然不足,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存在“陣痛”,導致信貸增長出現波動。但總體看,金融總量增長整體“減速提質”,增速仍高于名義GDP增速。未來,隨著宏觀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經濟恢復良性循環,有效需求有望復蘇回升。
市場人士:債市短期博弈行為減少 市場供求有望趨于均衡
市場專家表示,近期長債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升,有助于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防范形成“收益率下行—經濟預期轉弱—收益率繼續下行”的負向循環,也可以避免弱預期自我實現的風險。
抓住經濟體制改革“牛鼻子” 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受訪專家表示,保護各種所有制產權、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完善企業破產機制等至關重要,通過健全制度、深化改革將有助于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支持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 央行新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8月13日表示,為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決定新增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湖南、吉林、江西、遼寧、陜西、四川12省(區、市)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支持受災嚴重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加大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
證券時報 7月金融數據持續“擠水分” 直接融資加快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經濟逐步恢復良性循環,有效融資需求也將回升。未來經濟政策著力點將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內需,隨著消費恢復,經濟循環會更加順暢,也將創造出新的有效融資需求。
重點領域“先行探路” 長三角探索更深層次一體化發展
從“硬聯通”到“軟聯通”、從項目協同到制度創新、從項目顯示度到民生感受度……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走深走實,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近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印發《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將通過項目化、清單式推進,確保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各項任務加快落實。
債市投資“退燒降溫” 預期管理是重中之重
8月以來,債券基金密集宣布限購,對投資者“閉門謝客”。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月內已有31只債券基金公告限購,最低限購金額低至100元,全市場有1764只債券基金處于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的狀態,在同類基金中占據半壁江山。
旺季提前工價上漲 “鏈主”比亞迪富士康鄭州招聘火爆
以往,伴隨iPhone系列產品出貨高峰期來臨,鄭州富士康每年8月至12月迎來產業旺季。今年7月伊始,這里便傳出“旺季提前,工價暴漲”的消息,不斷吸引求職者前來應聘。而新車型上市獲得大量訂單后,進入8月份,鄭州比亞迪也宣布啟動年內第二次大規模招聘,單月直聘規模達到4000人,崗位薪資最高可達9000元/月。
證券日報 7月份新增信貸季節性回落 逆周期調節政策有望適時加力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7月份為傳統信貸小月,月內貸款投放普遍呈季節性回落,在季節性效應、信貸有效需求不足以及“擠水分”影響難以快速消退等疊加作用下,7月份新增信貸不及過去五年同期均值(8315億元)。7月份信貸的季節性特征明顯,擾動因素較多,無需過于擔憂單月數據,要更加關注總體信用狀況、長期信用趨勢,注重信貸供需匹配。
央行昨日公開市場凈投放3850.8億元 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與央行7月22日宣布將逆回購操作方式改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相關。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地位,增強了其穩定性和權威性,同時數量招標也導致逆回購操作規模開始“有整有零”,不同于此前的以“10億元”為單位,增加了資金面調控的精準性。
衍生品加速“上新”具有三重意義
近年來,期貨市場走向高質量發展,衍生品持續擴容,期貨及期權品種頻頻“上新”。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期貨及期權品種數量增至133個,覆蓋農業、金屬、能化、金融等多個領域,基本滿足大宗商品交易的一般需要。
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 比去年提前71天
記者從國家郵政局獲悉,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比2023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71天,凸顯出我國快遞市場的繁榮活躍和發展質效的不斷提升,更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與韌性。
人民日報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奮力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綠色轉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必須統籌謀劃、系統部署,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前7月人民幣貸款增13.53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截至7月末,我國本外幣貸款余額255.43萬億元,同比增長8.3%,人民幣貸款余額251.11萬億元,同比增長8.7%。
經濟日報 價格“內卷”沒有贏家
文章稱,低價策略是為增長服務的,當前以低價為指揮棒,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各大平臺要做的是發揮自己的優勢,鞏固自己的陣地,服務好商家和用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張,而不是以價格手段損害電商健康的生態環境。各大電商平臺逐漸意識到,單純依賴低價策略,已經無法滿足各方期待,必須要做出改變。不過,要說電商平臺價格戰就此結束,也為時尚早。電商平臺弱化低價的策略能否得到堅決執行,是否還有其他平臺繼續跟進,還有待觀察。
鞏固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文章指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基礎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已形成世界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發展優勢。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過程中,要加快結構體系升級、核心技術攻關、發展模式優化,鞏固提升制造業優勢產業領先地位,補齊關鍵技術環節短板弱項,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1世紀經濟報道 金融數據繼續“擠水分”:7月M2增速止跌回升、部分企業發債替代貸款
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7月金融數據顯示,2024年前七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8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22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38萬億元,同比少增3.27萬億元。具體到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708億元,同比增加2342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2600億元,同比少增859億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7月為傳統信貸小月,月內貸款投放普遍呈季節性回落。在季節性效應、信貸有效需求不足以及“擠水分”影響難以快速消退等因素影響下,7月新增信貸強度不高。
萬科大動作!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投資基金 募資22.34億元
13日晚間,萬科A公告稱,下屬子公司萬聚盈通、深圳萬科與中信金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有限合伙合同》,共同投資設立“萬信金石(南京)商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第一財經 債市急剎車理財收益率大跌 贖回潮會否再現?
在業內人士看來,債市近期的深度調整主要是受到政策因素干擾,在不少非銀機構拋盤的同時,還有險資等資金選擇買入,發生理財贖回潮的概率較低。
面向特定區域增加額度 支農支小再貸款又來1000億
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新增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湖南、吉林、江西、遼寧、陜西、四川12省(區、市)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支持受災嚴重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加大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
經濟參考報 7月金融總量增長基本穩定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7月金融統計數據出爐。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統計數據顯示,7月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6.3%,1至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3.5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87萬億元。業內專家表示,7月金融總量增長基本穩定,月末增速與上月基本相當,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高于上半年名義GDP增速約3.2個百分點,保持合理增長,反映金融持續發力支持實體經濟。不過,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需求不足和治理資金空轉,金融總量增長整體“減速提質”。
大規模設備更新項目加快落地 撬動年投資約5萬億
近期,多地圍繞工業、交通運輸、教育等重點領域,出臺設備更新政策細則,明確具體的支持范圍和包括貸款擔保、貸款貼息等在內的支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