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星期一),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三部門征求意見 規范中介機構IPO服務 地方政府不得為公司上市給予獎勵 禁止中介謀取不正當利益
司法部8月16日消息,司法部會同財政部、中國證監會起草了《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征求意見稿)》,旨在規范公開發行股票相關服務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征求意見時間為8月16日至9月15日。
立體化追責加碼 懲防財務造假體系升級
中國證監會上半年共查辦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相關案件192件,同比增長25%;處罰責任主體283人(家)次,同比增長約33%;罰沒金額47億余元,同比增長約6倍;刑事移送230人(家)次,同比增長238%;今年已有約80家上市公司或相關當事人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其中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占比約8成;因在年報審計中未勤勉盡責,天職國際等多家中介機構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并罰款……一組組數據或案例折射出相關部門對財務造假從嚴執法力度空前。
雙向波動特征凸顯 人民幣匯率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8月16日,經歷短暫反彈的在岸人民幣匯率有所回落。Wind數據顯示,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6日16時30分收報7.1680元,較前收盤價跌69個基點。截至當日收盤,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7.1631元,較前收盤價小幅上漲164個基點。
累計近200個項目終止審核 把好入口關 北交所上市審核整體趨嚴
從源頭入手,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抓手。近日,潛陽科技公告稱,北交所已終止對其上市審核。這是北交所開市運行以來終止的第199個上市審核項目。若不考慮由原新三板精選層平移而至的情況,北交所終止的上市審核項目量已超同期上市家數。
上海證券報 呈現中國市場多樣化投資機遇 深交所在沙特推介A股上市公司
8月18日,深交所與沙特投資部在沙特利雅得聯合舉辦“投資中國新視野”A股上市公司推介活動。這是2024年以來深交所在境外舉辦的第7場中國資本市場推介活動,旨在向境外投資者展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前景,宣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動態、投資與產業合作機遇。
科創板指數持續“上新” 科創200指數等4條指數將于本周發布
近日,上交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于8月23日正式發布上證科創板盈利質量策略指數、上證科創板創新藥指數、上證智選科創板價值50策略指數等3條科創板指數。此舉旨在落實“科創板八條”部署要求,持續豐富科創板指數品種。與此同時,上證科創板200指數(簡稱“科創200指數”)將于8月20日正式發布。
大資金再進場 多只ETF份額創歷史新高
大資金再度進場,上周股票型ETF凈申購額超過200億元,僅8月15日一天就過百億元。隨著資金的持續流入,多只ETF份額創下歷史新高。在業內人士看來,資金持續流入股票型ETF,對市場形成支撐作用,成為市場重要的穩定器。
A股公司頻借破產重整“自救” 國資踴躍充當投資人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24家A股公司主動向法院申請或者被債權人申請重整及預重整,數量接近2023年全年的規模。有投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隨著近年來配套制度的日益成熟,面臨困境但又具備重整價值的公司、控股股東希望借此一“博”。但也不排除部分公司是出于“保殼”需求,宣布重整以作“緩兵之計”。
證券時報 三部門聯合壓實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
司法部會同財政部、證監會近日起草了《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聚焦中介機構服務中的相關收費問題,加強監管,增強中介機構的獨立性,對不同中介機構提出特定的監管要求,明確中介機構、發行人、地方人民政府的相關禁止性規定和處罰措施。
兩部門將制定融資政策促進民間投資 針對性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持續提升民間投資項目融資便利化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顯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已于近日聯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明確建立促進民間投資資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機制,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 7月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7月份,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較二季度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受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帶動,采礦業同比增長9.7%,較二季度由負轉正;制造業同比增長5.7%,其中原材料加工業、裝備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6.8%和6%;電力生產供應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6%,有效保障迎峰度夏。
天職國際罰單影響發酵多個IPO項目被迫暫停 多家發行人年內兩度“踩雷”
近日,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天職國際”)因在奇信股份年報審計中未勤勉盡責和偽造、篡改、毀損審計工作底稿,被證監會罰沒逾2000萬元,同時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
證券日報 三部門發文規范IPO中介機構執業行為 夯實“看門人”職責
為規范公開發行股票相關服務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近日,司法部會同財政部、中國證監會起草《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四部門發文力促民間投資發展 建立促進民間投資資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8月17日發布消息稱,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8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通知,建立促進民間投資資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機制,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發展。
123家公募機構年內自購超1600億元 用“真金白銀”提振市場信心
公募機構再次出手自購,用“真金白銀”提振市場信心。8月16日,興華基金宣布于8月15日運用固有資金700萬元申購旗下產品。這是該基金年內第3次自購。另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8月18日,年內已有123家公募機構自購過旗下基金,合計自購金額約為1632.15億元。
AR眼鏡站上風口 熱門上市公司積極回應
上周(8月12日-16日)AR(增強現實)眼鏡站上風口,二級市場上相關概念股強勢上漲。博士眼鏡在上周5個交易日中累計漲幅高達148.59%,亞世光電累計漲幅43.68%,緯達光電累計漲幅40.96%,卓翼科技累計漲幅32.08%,創維數字累計漲幅30.10%,億道信息累計漲幅20.96%。
人民日報 中國制造如何持續走紅(評論員觀察)
有卓爾不凡的品質,才會有閃耀世界的品牌。向“微笑曲線”兩端攀登,離不開品牌的持續培育,也離不開對質量的追求、對品質的堅守。
外貿新動能加快培育(經濟聚焦)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4.83萬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出口14.26萬億元,同比增長6.7%;進口10.57萬億元,同比增長5.4%。
經濟日報 快遞業“加速度”折射經濟活力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比2023年提前了71天。快遞業再次提前實現1000億件目標,不僅凸顯了我國快遞市場的發展質效,也為繁榮活躍的中國經濟寫下了生動注腳。
下半年禽肉市場有望平穩運行
7月18日以來,受國外家禽疫情暴發影響,我國已暫停從巴西進口雞肉等家禽制品。受此影響,局部地區雞肉價格出現較明顯上漲。
第一財經 促進民間投資發展 投資增速有望加速回升
國務院總理李強8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五次全體會議強調要咬定目標不放松,下大力氣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會議對穩投資作出部署,明確擴投資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帶動作用,落實好支持民間投資各項政策,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撬動更廣泛的社會投資。
OpenAI面臨多個挑戰:人才流失、財務壓力與競爭對手的追趕
自去年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SamAltman)被OpenAI董事會解雇又重新聘用后,OpenAI人事動蕩愈演愈烈。今年以來,已有多位高層先后離職。截至目前,OpenAI的11位聯合創始人中僅剩3位,他們分別是:奧爾特曼、語言和代碼生成團隊負責人扎倫巴(WojciechZaremba)和處于休假的總裁布羅克曼(GregBrockman)。
經濟參考報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鼓勵金融機構單獨設立首席合規官和合規官
為提升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水平,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起草了《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明確,鼓勵金融機構單獨設立首席合規官和合規官。
A股中報“成績單”密集披露 多行業景氣度復蘇
行至8月中下旬,A股中報“成績單”進入密集披露期。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發稿,共有5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其中,80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超100%(包括同比扭虧為盈公司)。從目前已披露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來看,“績優生”主要集聚在基礎化工、電子、計算機等行業,細分來看,消費電子、半導體等多行業復蘇信號明顯,上市公司業績加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