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星期一),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迎峰度夏 央企全力以赴確保能源供應穩定
正值迎峰度夏能源保供關鍵期,一家家電力煤炭企業多發滿發、增產增供,一批批新能源項目也加快并網發電,央企正多措并舉確保能源供應穩定。
航司“減碳”提速 可持續航油商用還需組合拳
作為民航業減碳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可持續航空燃油(SAF)的使用還處于試水階段。高昂的使用成本是限制其大規模商用的最大阻力,而成本的降低需要技術革新、政策激勵,以及市場需求帶動的規模效應。目前,國內外航司正在大膽嘗試,增加SAF使用比例、投資SAF的研發生產。
提升專業能力 瞄準新機遇 券商深耕科創板“試驗田”
券商人士表示,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要把握時代脈搏,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能力。同時隨著“科創板八條”出臺,并購重組業務有望成為券商投行業務新的著力點,券商投行要在當好“看門人”的同時,更好發揮交易“撮合者”作用。
主動被動齊發力 公募基金精準支持“硬科技”發展
在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報中,多位基金經理表示,看好科技創新的長期趨勢性機會。隨著大模型快速迭代,多模態日趨成熟,應用逐步進入爆發狀態,生產效率將實現大幅提升,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上海證券報 如何看待外需回暖持續性 外貿韌性何在?
受訪專家認為,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頻頻出現、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的大背景下,下半年外需增長趨勢延續、新業態加速發展等仍有望支撐全年進出口表現。
超長期特別國債使用范圍擴大 專家:有望推動消費加快增長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此次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使用范圍,不僅展現出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使用的靈活性、有效性,而且可以在為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供堅實資金助力的基礎上,通過產業政策調整和消費端的持續激活,加快生產生活產品設備的技術迭代升級,形成以新代舊、以新促改、以新盤活的鏈條式推進模式,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市場流動性拐點或現 半年度業績將成A股重要交易線索
上周,A股市場延續修復格局,食品飲料、電力與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漲幅靠前,前期強勢的紅利資產則出現分化。展望后市,機構認為,短期內A股主要指數有望呈現震蕩走強趨勢,投資者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配置方向上,紅利板塊的內部分化仍將持續,隨著市場拐點的進一步明確,績優成長板塊的配置性價比有所提升。與此同時,半年報披露的業績將成為市場重要交易線索。
多維度挖掘A股投資機會 外資公募最新投資路徑曝光
隨著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結束,貝萊德、富達、路博邁、施羅德、聯博等外商獨資公募旗下權益類基金的二季度末持倉情況和最新投資策略浮出水面。其中,施羅德和聯博基金均為首次披露基金季報。從持倉情況來看,外資公募旗下權益產品普遍維持較高倉位。針對三季度投資機會,多位外資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其在A股市場多個領域均挖掘到不少投資機會,包括高股息、上游資源品、出海企業以及科技股等板塊。
證券時報 新一輪財稅改革重塑央地財政格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提出300多項改革舉措,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本報今起推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欄,重點解讀經濟領域相關改革舉措,與各界一道學習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助力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開花結果。
完善規模指數體系 上交所將推上證科創板200指數
7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公司聯合發布公告稱,將于8月20日發布上證科創板200指數(以下簡稱“科創200指數”)。科創200指數從科創板中選取市值偏小且流動性較好的200只證券作為樣本,與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上證科創板100指數共同構成上證科創板規模指數系列,反映科創板市場不同市值規模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翹盼“科創板八條”出細則 券商動作頻頻謀劃下好一盤棋
“科創板八條”出臺已經滿月,券商該如何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備受市場各方關注。為此,本報推出“‘科創板八條’滿月·券商布局進行時”系列報道,聚焦券商對新政策的思考及戰略布局。
融券新規今起實施 保證金比例上調
融券新規于今日正式落地。根據此前三大交易所的部署,為加強融券逆周期調節,自7月22日起,投資者融券賣出時,融券保證金比例不得低于100%,私募機構該比例則不得低于120%。此前,兩者的比例分別為80%、100%。
證券日報 銀行理財含權產品發行提速
新“國九條”發布已滿百天。在此期間,新“國九條”所提到的“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鼓勵銀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提升權益投資規模”正在照進現實。
券商堅守主責做強主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券商正將相關決策部署落實到經營管理之中,明確將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圍繞踐行“金融報國、金融為民”的發展理念,聚焦投行和財富管理兩大主責主業提升服務質效,努力為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券商力量。
入市環境更優 險資入市按下“快進鍵”
險資機構多次舉牌上市公司股票;總規模500億元的險資私募基金快步入市,投資額超200億元;加大低估值、高股息優質股票的投資力度……近期,險資持續加大進入資本市場的力度,用行動踐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
公募機構助力構建“長錢長投”生態
100天來,公募機構積極響應文件要求和市場需求,通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補齊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圖譜、提高投研和綜合服務能力、穩定投資者回報、降低基金費率水平等方式引長錢、聚活水,助力資本市場構建“長錢長投”生態。
人民日報 堅持人民至上謀劃和推進改革——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堅持人民至上,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解決“多頭修復”“重復修復”問題 企業信用修復信息 加快共享互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斷優化信用修復流程,進一步完善國家發展改革委“信用中國”網站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實現信用修復“一件事”。
經濟日報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效應
文章稱,上半年,政府投資發揮出明顯帶動作用,促進了投資平穩增長。下一步,要繼續發揮宏觀政策效能,更加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就業穩定、增加居民收入、釋放消費潛力。政府投資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進一步實施好宏觀政策,有效發揮政府投資作用,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擴大有效投資,可以更好地穩增長、增后勁,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農民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主力軍。農民愿不愿意種糧、種多少糧,關鍵是看能不能賺到錢。因此,要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讓“好收成”變成“好收入”,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還要看到,糧食產業是個整體概念,包括生產、儲存、加工、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在不斷優化生產體系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糧食流通水平,逐步建立更高質量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21世紀經濟報道 《全國碳市場報告(2024)》發布:中國碳市場配額清繳完成率位于國際前列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
7月21日,中國碳市場大會2024在武漢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大會上發布《全國碳市場報告(2024)》,介紹了第二個履約周期以來,全國碳市場建設進展和成效。
工資漲80%沖上微博熱搜!胖東來調改兩家門店同日開業
7月21日,“被胖東來爆改步步高門店工資漲80%”沖上微博熱搜。據步步高超市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20日,經過25天的閉店調改,位于長沙雨花區的步步高超市星城天地店正式恢復營業。這也是繼長沙梅溪湖店和湘潭九華新天地店之后,胖東來調改的第三家步步高超市門店。胖帶來調改的另一家公司中百集團也傳來開店消息。據報道,經過15天的閉店調改,7月20日上午8點半,中百倉儲關山光谷購物廣場店正式恢復營業。
第一財經 全面深化改革藍圖繪就 財稅等重點領域改革路徑明晰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越是千頭萬緒,越要發揮好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下一步,要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實現更為均衡、普惠、包容的發展,一靠政策給力,二靠改革發力。通過政策給力和改革發力“雙輪驅動”,我國經濟發展將更加強勁、更為均衡、更可持續,讓微觀主體有更多真實感受和收獲。
三中全會后 央行、金融監管總局釋放重要信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就推進金融領域改革、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金融管理部門重磅發聲,釋放重要信號。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19日在解讀三中全會精神時表示,要更加有力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好發力見效;在貨幣政策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他還強調,要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同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召開黨委會議,認真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央行表示,立足服務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金融監管總局表示,聚焦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暢通“資金—資本—資產”循環,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經濟參考報 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發展或再加碼 央企牽頭多個創新聯合體密集成立
7月1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指導,中交集團等10家行業領軍的海洋工程中央企業為核心,聯合清華大學等24家具有海洋學科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2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及民營龍頭企業,集中優勢力量組建而成的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在京成立。據介紹,該創新聯合體主要瞄準海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海洋風電光伏工程施工、海岸帶海灣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島礁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深海鋪管鋪纜5大領域攻關方向。
供需兩旺 研學游激活“熱”經濟
隨著暑期來臨,中小學生和家長們正將目光投向教育與旅游相結合的研學游。這種結合旅游參觀與教育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有機會游覽名勝古跡,還能深入體驗科技和文化,拓寬他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