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三部門:加快“雙碳”標準計量體系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8月8日消息,為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工作,有效支撐我國碳排放雙控和碳定價政策體系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方案》聚焦當前標準計量工作的短板弱項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部署實施16項重點任務。
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提升上市公司分紅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政策持續加碼,引導推動A股上市公司分紅意識不斷增強,突出體現在大手筆分紅頻現、“鐵公雞”改口分紅、分紅頻次增加等多個方面。按照“完善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的要求,預計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強對上市公司分紅行為的監管,推動上市公司不斷增強分紅意識,培育分紅習慣,同時約束異常分紅,增強投資者回報,促進上市公司整體分紅水平穩中有升。
鐵路客貨暢行 流動的中國活力盡顯
暑運啟動以來,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5.13億人次,同比增長5.4%,日均發送旅客1386萬人次;不同起點的中歐班列或提前、或超量完成目標;今年1至7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5%……客流活躍、中外貿易繁榮、交通投資火熱,彰顯中國經濟活力。
運用“高評高貸” 協助申請信用貸 樓市乍現“零首付”購房灰色操作
0首付購房背后暗藏多重風險,給購房者、貸款銀行以及整個房地產市場都會帶來負面影響,購房者或面臨經濟損失和法律風險等問題。7月底以來多地監管部門已火速出手,向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中介等機構發出警告。
上海證券報 聚焦三大關鍵詞 地方財政圈定下半年重點任務
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多地發布的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等發現,促進經濟發展、優化治理體系、防范債務風險成為下半年地方財政工作的三大關鍵詞。促經濟:保持強度、突出重點;優治理:推進改革、提高效率;防風險:筑牢底線、著眼長遠。
券業并購整合按下加速鍵 “國聯+民生”重組草案出爐
在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僅過去不到3個月,國聯證券披露重組草案。8月8日晚間,國聯證券發布關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的公告,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方式向國聯集團、灃泉峪等45名交易對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民生證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這是繼5月14日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擬發行A股股份購買民生證券100%股份后的又一實質性進展。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發布證券期貨犯罪檢察白皮書:多發高發勢頭初步遏制 從嚴監管氛圍逐漸形成
8月8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從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下稱“一分院”)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該院受理的證券期貨犯罪案件數量和涉案人數整體數量保持平穩中呈現小幅下降的趨勢,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多發高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部分罪名的前期打擊治理初見成效,從嚴監管的氛圍逐漸形成。
布局中國市場 外資公募持續“上新”
今年以來,外資公募加大了布局中國市場的力度,繼貝萊德、富達等基金公司相繼發行產品之后,全球資管巨頭安聯投資旗下的安聯基金也于近日發布公告,宣布旗下首只產品即將發行。
證券時報 共向上同向新 中部崛起正當時
奮發崛起正當時,揚帆破浪再起航。中部地區正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加力布局產業新賽道,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加快產業化,也還需摒棄落后理念,實干促發展,強國挺脊梁。
新一輪券業并購潮起 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具備不同業務優勢或不同區域優勢的券商之間的并購,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承接客戶資源也相對容易,不過對原團隊的安排才是最考驗智慧的地方。因為經紀業務最重要的是客戶資源,投行和投研最倚重的是人才,通常收購價中包括了團隊的估值,倘若優勢團隊大量流失,并購重組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境人民幣業務啟動十五載 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增強
跨境人民幣業務迎來了啟動的第十五個年頭。十五年間,從政策框架的初步建立到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從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到國際認可度的顯著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不僅為服務實體經濟注入了新動能,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鋪設了堅實的基石。
監管嚴查國債違規交易 防范債市風險信號明顯
強監管信號傳導至市場,促使債市開啟避險交易。受訪專家對證券時報記者說,近日債券市場的變化已體現出“多頭”力量相對有限,而央行還留有調控余地防范長債利率風險。
證券日報 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
《方案》明確提出2024年和2025年總體目標,同時聚焦當前標準計量工作的短板弱項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部署實施16項重點任務,其中“雙碳”標準重點任務8項、“雙碳”計量重點任務8項。
貴州茅臺上半年凈利潤416.96億元 2024年至2026年分紅率將不低于75%
8月8日晚間,貴州茅臺披露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9.31億元,同比增長17.7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6.96億元,同比增長15.8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66.22億元,同比增長20.52%。同日晚間,貴州茅臺《2024—2026年度現金分紅回報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也正式出爐:2024年至2026年度,公司每年度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不低于當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的75%,原則上每年度進行兩次分紅。
內斗再升級 基蛋生物三名高管被指硬闖子公司辦公場所
8月7日晚間,新三板掛牌公司景川診斷發布《關于公司暫停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告》稱,因公司控股股東基蛋生物于2024年8月5日指派人員強闖公司,干擾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給公司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狀態造成了嚴重困擾。目前公司員工無法安心工作,景川診斷現已暫停生產。
黑芝麻智能登陸港交所 自動駕駛企業加快上市步伐
進入2024年,自動駕駛行業迎來上市潮,除黑芝麻智能外,還有多家企業申請在美股或港股上市。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自動駕駛行業商業化應用推進,行業企業紛紛加快上市步伐,對行業后續發展有望帶來良性助力。
人民日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
“雙碳”標準計量工作是支撐碳排放雙控實行和碳定價政策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為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工作,有效支撐我國碳排放雙控和碳定價政策體系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
努力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過去這些年,在科技等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介紹。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牽頭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新設支持科技創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強化激勵約束機制,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穩妥推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
經濟日報 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經濟日報金觀平發文稱,“內卷式”惡性競爭沒有贏家。我們曾經有過教訓,當引以為鑒。相比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特別是未來產業資金投入大、技術密集、產業培育條件更苛刻,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經濟增長的最活躍力量。一旦規劃和投資不及預期,往往意味著要付出更高昂的成本。在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經濟運行出現分化的背景下,對于部分新興產業出現的惡性“內卷”,更要及時糾偏。
理性看待“存款搬家”現象
經濟日報發文稱,隨著存款利率再度下調,銀行理財市場規模持續回暖。“存款搬家”不會影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只是改變了服務的方式。先看存款,作為金融中介機構,銀行把分散在各個儲戶手中的存款集中起來,為有融資需求、符合條件的企業、個人發放貸款。再看銀行理財,投資者將資金交給理財公司,理財公司通過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渠道,將資金配置給有需要的企業。也就是說,“存款搬家”至銀行理財市場后,資金依然投向了實體經濟,只不過渠道有別。
21世紀經濟報道 軟銀一財季凈虧千億日元 成也AI虧也AI?
資本市場方面,軟銀也在承受重壓。當地時間周一,日本股市遭遇1987年以來最慘“黑色星期一”,軟銀當天失血18.66%,市值一日間蒸發150億美元,創下軟銀199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盡管周二、周三,軟銀股價小幅回彈,但到周四,軟銀低開低走,收跌4.10%。7月初至今,軟銀股價暴跌逾35%,基本抹去年初以來的大部分增幅。
7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首次超過燃油車 價格戰將逐步趨緩?
數據顯示,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0萬輛,同比下降2.8%,環比下降2.6%。其中常規燃油車零售84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7%;新能源車零售87.8萬輛,同比增長36.9%,環比增長2.8%,當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51.1%。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月度零售量首次超過燃油乘用車,也是新能源車滲透率首次月度突破50%。乘聯會指出,近期國家“以舊換新”的乘用車報廢更新政策逐步見效、各地相應政策措施出臺與跟進,政策推動下的消費潛力釋放效果很好。因此7月新能源車走勢好于乘用車廠商預測團隊的預期。同時,在首購群體規模下降和新能源車沖擊帶來的傳統燃油車市占率下降后,由于購車人群變化和新能源渠道的變化,市場季節性節奏減弱,“淡季不淡”的特點愈發明顯。
第一財經 “奧運熱”帶動全民健身 點燃體育經濟引擎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33008億元,增加值為13092億元。與上年(2021年)相比,體育產業總產出增長5.9%(未扣除價格因素),增加值增長6.9%。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
兩年爆雷三次!瘋狂的金融茶:一場賣家與買家的對賭
這次金融茶爆雷事件,距離上一次昌世茶崩盤,才8個月的時間,然而,市場的記憶似乎只有8秒鐘。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自2012年金融茶的期貨化屬性被激活后,一路雷聲滾滾,尤其是2021年、2023年、2024年呈現出越發密集爆發的趨勢。
經濟參考報 最新突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首超燃油車
歷史性超越!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標志著新能源車正成為市場主流。
助實體惠民生促消費 多部門劃定金融工作重點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金融管理部門紛紛召開年中工作會議,敲定下半年工作重點。根據會議釋放信號,下半年金融政策將繼續著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并助推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政策著力點將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配套政策文件將加快出臺,結構性貨幣政策也將進一步用足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