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星期四),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商務部: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商務部網站消息,8月14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商務部召開的重點外資項目推進專場圓桌會上表示,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在政府采購、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業監管中對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形式更多樣 技術更先進 對話更坦誠 上市公司升級重塑業績說明會展現新氣象
中上協表示,隨著新媒體傳播迭代發展,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及雙向溝通的需求不斷提升,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從形式到內容面臨重塑。業績說明會新趨勢不斷涌現:以投資者關切為主導,召開方式、呈現形式日趨多樣化;注重將業績說明會與AI技術、金融科技、數字化轉型深度融合;業績交流高規格、常態化等已成為業績說明會的重要標簽。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暑期消費再添動能
專家認為,暑期是消費旺季,對全年消費市場運行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央地促消費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將為經濟增添新動能,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
工信部擬提高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要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8月14日消息,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管理,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修訂形成《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上海證券報 打好要素市場化改革“組合拳” 推動市場潛力充分釋放
專家表示,經濟體制改革有兩個主要著力點,就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其中,貫徹落實決定部署要求,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持續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促進要素協同配置,扎實推進相關任務落實落地。
廣東松綁國資創投考核指標 探路一級市場容錯機制改革
記者梳理發現,關于“不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的表述,《條例》中還有多處提到。業內人士分析稱,廣東對國有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考核的“松綁”,體現了政府對風險投資的特有風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廣東的探索和實踐有望成為全國其他區域國資探索容錯機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中上協最新統計顯示: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形式日趨多樣 高規格常態化成重要標簽
業績說明會作為上市公司深化市場溝通、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的重要載體,是上市公司推動提升投資價值的有力手段,更是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最新統計顯示,A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新趨勢不斷涌現,以投資者關切為主導,召開方式、呈現形式日趨多樣化;公司注重將業績說明會與AI技術、金融科技、數字化轉型深度融合;業績交流高規格、常態化等已成為業績說明會的重要標簽。
追漲殺跌 多只基金變身“毛基”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更加考驗基金經理的真實投資能力。在公募基金產品數量突破12000只的情況下,過往市場整體較好時“濫竽充數”的基金經理,將面臨被淘汰的境地。
證券時報 商務部:加大重點外資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
商務部8月14日消息顯示,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開重點外資項目推進專場圓桌會。凌激表示,商務部將加大對項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力度,及時解決項目在審批、用地、環評、能耗、融資等環節遇到的困難問題,推動在談項目早簽約,已簽約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投產,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提供有力支撐。
國資創投探索容錯機制 為“耐心資本”松綁
今年以來,監管層多次提出,要發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作為國內創業投資最主流的出資主體,國有資金在發展耐心資本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5763條問答心系市值管理 近1900家上市公司嘗到甜頭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市值管理重視程度明顯提升。3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提出推動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提升投資價值。
地方樓市新政頻出 供需兩端精細發力
記者在采訪時也發現,多數購房者還是非常關注公積金政策,希望公積金政策調整能繼續“精細化”,包括可貸款額度的調整,優化“商轉公”等相關政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最近各地對于公積金政策的優化調整逐漸多了起來,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下半年各地相關部門在公積金保障購房方面還將加大力度,進一步支持繳存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解決住房問題,減輕居民購房負擔,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證券日報 滬深交易所切實發揮審核主體責任 多管齊下加強發行上市全鏈條監管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嚴把“入口關”,確保了只有符合高標準、高質量的公司才能進入資本市場,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同時,有助于加速淘汰那些質量不高、存在違規行為的公司和中介機構,優化資本市場環境。
外資機構用真金白銀投下“信任票” 持續看好中國資產
據記者了解,安聯中國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為外商獨資公募安聯基金在國內的首只公募基金產品,該產品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24年7月26日準予注冊募集,8月12日正式募集發售。
嚴監管持續 機構應從三方面規范自身發展
監管部門一直都在強調對包括機構在內的市場各參與主體進行嚴監管。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我們將瞪大眼睛,對問題機構、問題企業強化早期糾正,對各類風險及早處置,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重點嚴打。”今年4月份,吳清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機構監管要推動回歸本源,做優做強,進一步壓實‘看門人’責任,引導證券期貨基金等各類行業機構端正經營理念,提升合規水平、專業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第二季度毛利和經營利潤同比增速均超20% 騰訊拿出了哪些“殺手锏”?
8月14日,騰訊控股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611.17億元,毛利858.95億元,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下(Non-IFRS)的經營利潤為584.43億元,毛利和經營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1%和27%,反映出收入結構的優化和盈利質量的提升。這也是騰訊連續7個季度毛利和經營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長。
人民日報 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創新積分制”擴展到全國試行
據了解,“創新積分制”是一種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自2020年起在國家高新區試點。通過客觀可信的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數據及科學嚴謹的企業創新積分量化評價結果,“創新積分制”引導科技創新資源、財政優惠政策、金融資源、創業投資等向科技型企業精準聚集,積分應用場景也將逐步在科技政策、股權投資、企業上市等方面得到拓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修訂規范條件 針對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公開征求意見
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管理,提高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修訂形成《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經濟日報 主動退市應退得更平穩
經濟日報文章指出,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退出機制,主動退市是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市場環境、財務狀況等因素作出的戰略抉擇,在成熟市場較為常見。相較于被動強制退市,在遭遇經營困難、面臨強制退市預期較大時,企業主動退出,不失為一種更優解,既可以更好化解退市過程中各方利益沖突,“退得下”的同時實現“退得穩”,也有助于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建設。主動退市制度在我國推行時間不長,案例不多,在具體操作環節仍存在一些爭議,需用更清晰的規則、更有力的監管,讓上市公司主動退出時退得更平穩,保護好背后成千上萬中小股東的利益。
防范人工智能風險要有安全閥
經濟日報文章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在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的同時,需努力提高其安全性和可控性,有效識別潛在風險和漏洞并形成應對策略。有關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開展監督檢查,提供者應當依法予以配合,按要求對訓練數據來源、規模、類型、標注規則、算法機制機理等予以說明,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數據等支持和協助。因此,未來要進一步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應從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層面入手,采取包容審慎的態度,從技術、倫理、法律等多方面設置“安全閥門”,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 日本政壇生變: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宣布退選 金融市場波折再起?
據悉,岸田文雄決定放棄參選、不再謀求連任,與持續低迷的內閣支持率有關。自民黨內部的“黑金”丑聞使內閣支持率持續徘徊在20%左右的低水平,也讓岸田失去了自民黨內部的支持。
債市回調之后:理財“負反饋2.0”暫未至 多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由于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喊話”個別機構啟動自律調查,債券市場忽遭降溫,出現大幅度波動。在此情況下,市場擔憂2022年末的理財“負反饋”重現,不過從目前來看,理財市場相對平靜。然而,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比重較高的債券基金則出現“受傷”的情況,僅8月至今就有4只基金發布上調基金精度的公告。
第一財經 “黑金”丑聞隱憂難去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退出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
對于岸田的這一決定,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日本問題學者均不意外,表示單從支持率來看,岸田放棄尋求首相連任只是時間問題。
這兩家公司為何“壓哨”發行?小方制藥已定發行價 料融資額低于預期
對于小方制藥和佳力奇“壓哨”發行的原因,市場有諸多猜測。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稱,佳力奇是接到監管通知才啟動發行的,但不清楚具體考量的因素。小方制藥方面則一直未接聽第一財經的電話。
經濟參考報 錨定“主流” 新能源汽車提質擴面
“新能源汽車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汽車產業的產業鏈長,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將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環節。據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政研)預測,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占到汽車市場的75%以上,其中純電動車型將占汽車市場的50%左右。”中汽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姚占輝說,中汽政研判斷,按照《意見》要求,下一步相關主管部門將通過政策創新、強化支持,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優支出促改革 多地劃定下半年財政“發力點”
近日,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等地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多地上半年“賬本”顯示,著力鞏固經濟向好態勢,財政支出靠前發力,保持適當強度,科技、民生等重點領域保障有力。而根據多地下半年的部署,地方財政將優化支出結構,尤其是圍繞“兩新”“兩重”等重點領域,相關政策和支出將加速推進。與此同時,進一步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財政體制改革也成為各地下半年的重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