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的高管團隊正在洗牌。
2025年9月17日,雀巢集團董事會宣布,保羅·薄凱(Paul Bulcke)決定提前卸任董事會職務后,Pablo Isla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出任董事會主席。
對此,保羅·薄凱表示,此刻正是他卸任并加快推進計劃中的過渡的恰當時機,這能讓Pablo與費耐睿(Philipp Navratil)進一步推進雀巢的戰略,并以全新視角引領公司發展。
費耐睿是雀巢新任首席執行官。9月1日,雀巢集團董事會宣布,費耐睿被任命為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接替被解雇的傅樂宏(Laurent Freixe),立即生效。
此外,自10月1日起,Dick Boer將被任命為雀巢首席獨立董事兼董事會副主席。Marie-Gabrielle Ineichen-Fleisch將被任命為董事會副主席。
客觀上,正如保羅·薄凱所言,雀巢正在過渡階段。
某種程度上,此種過渡顯得突然而激烈。雀巢稱,傅樂宏的離任源于一項調查,調查發現他與直接下屬存在未公開的戀愛關系,違反了雀巢的《商業行為準則》。根據相關公司治理實踐,保羅·薄凱和首席獨立董事Pablo Isla在獨立外部律師的支持下監督調查。
“這是一個必要的決定?!北A_·薄凱稱。
事實上,正是在保羅·薄凱支持下,傅樂宏對雀巢展開一場大改革。2024年9月,傅樂宏正式接替已經執掌帥印達到8年的施奈德,擔任雀巢首席執行官。
此后,傅樂宏掀起調整。譬如,他宣布,雀巢今后的“行動計劃”聚焦于三大重點領域:一是加強運營,在現有舉措的基礎上計劃到2027年底,節約至少25億瑞士法郎的額外成本;二是充分發揮產品組合的潛力,到2025年底廣告和營銷投資將增加到銷售額的9%;三是加強基礎能力,成為一家實時、端到端互聯的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市場更是傅樂宏的改革重心之一。
根據他的安排,雀巢按照地理劃分的五大區域市場在2025年起被精簡為三大區。其中,2022年單獨組建的大中華大區(GCR)將重新并入亞洲、大洋洲和非洲區(AOA)。這些大區的負責人,都將到雀巢位于瑞士沃韋的總部上班。
“我們對中國的措施,第一步,將中國納入亞大非大區(亞洲、大洋洲和非洲),給予應有關注、支持和重點投入;第二步正在進行中——為中國發展新階段任命了新的領導團隊?!痹诮谪攬箅娫挄?,傅樂宏如此解釋中國區的種種變化。
今年3月,傅樂宏在到訪中國市場期間對外強調,未來雀巢將繼續投入資源,支持中國市場增長。
“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就需要做到‘4D’,即決策在中國(Decide),為中國設計(Design),以中國速度交付(Deliver),迎合中國數字化趨勢(Digitalize)。”傅樂宏稱。
由此,隨著保羅·薄凱與傅樂宏的去職,雀巢前述種種改革是否將調整值得關注。
關鍵中國
亦要看到,雀巢中國正處于調整的關鍵階段。
比如,馬凱思(Kais Marzouki)自7月1日接替張西強出任雀巢大中華區CEO。某種程度上,馬凱思可以說是傅樂宏前述改革的在華執行者。
因此,隨著傅樂宏遭解雇,雀巢中國是否會發生變化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目前來看,雀巢新帥似乎想要維持穩定。“我完全支持公司的戰略方向,以及現有的業績提升行動計劃?!?月初,費耐睿表達了類似態度。
眼下雀巢中國的人事進展似乎能佐證前述態度,隨著馬凱思就位,雀巢中國亦加速調整中。
9月16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雀巢研發中國總經理孫忠偉將調任新職,現任新加坡區域研發中心(服務東南亞市場)及冰淇淋研發團隊負責人Guglielmo Bonora 將接棒這一崗位,該任命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生效。
馬凱思與東南亞市場關系匪淺。自2018年7月起,他出任雀巢菲律賓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也正是因為在菲律賓市場的優秀表現,他才得以執掌龐大的中國市場。
此外,雀巢大中華區咖啡業務負責人、雀巢大中華區財務與控制負責人等關鍵崗位均已換人。其中,新任雀巢大中華區咖啡業務負責人Pamela Takai已于9月1日就位,新任雀巢大中華區財務與控制負責人朱利將于9月8日就位,前述負責人均向馬凱思匯報,并成為大中華區管理委員會的成員。
此前,Pamela Takai的職位是,雀巢菲律賓奶品健康與營養解決方案(DHNS)負責人。
業績收縮
更要看到,種種調整背后是,雀巢業績收縮。
以中國市場為例,雀巢收縮明顯。財報顯示,在今年上半年,雀巢大中華區銷售額為24.7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23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26.39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38億元),同比下滑6.4%。同期,雀巢美國、法國,銷售額同比降幅為1.58%、3.8%,英國市場則錄得0.65%的同比增長,均比大中華區要好看。
從經營數據變化來看,亦能印證此種趨勢。在上半年,雀巢大中華區有機增長率(指剔除并購、剝離、外匯波動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后的增長率)為-4.2%。其中,實際內部增長率為-1.5%,定價貢獻為-2.7%。
同期,雀巢在美洲大區、歐洲大區的有機增長率分別為2.1%、3.5%。其中,實際內部增長率分別為-0.5%和-0.2%,定價貢獻分別為2.7%和3.7%。而在中國所處的亞大非區域(亞洲、大洋洲及非洲區域),同期有機增長率、實際內部增長率、定價貢獻率分別為2.4%、-0.3%和2.6%。
如此態勢下,雀巢總體業績下滑。
上半年,雀巢營收為442.2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985億元),同比下降1.8%;凈利潤50.65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456億元),同比下降10.3%。
某種程度上,雀巢波動的業績讓傅樂宏必須改革,可隨著他離職原有戰略是否爛尾,成為市場必然會考慮的問題。此種思慮,不以高管的一時表態為轉移。
新高管格局落定后,雀巢去向何方,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