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夏治斌石英婧上海報道
“2024年9月,領克發布了領克Z10,這也是領克的第一款純電產品。Z10上市后,我們收到了很多用戶的呼吁,他們認為領克應該在最擅長的插電混動EM-P領域也推出一款這樣的轎車,領克10 EM-P正是承載著用戶期待而來。”日前,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極氪科技副總裁、領克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說道。
9月8日,領克10 EM-P上市,限時優惠價16.38萬元起,共推出120四驅Halo、120四驅Ultra、240四驅Ultra、240四驅Ultra運動版四個版本。作為領克首款中大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領克10 EM-P全系標配智電四驅系統和激光雷達,在轎車中率先搭載英偉達Thor輔助駕駛芯片,支持千里浩瀚輔助駕駛H7方案,搭載LYNK Flyme Auto 2智能座艙系統。
“用規模產生效益,讓好技術得以普及。對領克而言,領克10 EM-P標志著我們進入了‘智能化2.0時代’。領克產品在性能、安全、設計方面,用戶一直有口皆碑,但如果和其他新勢力品牌比,之前在智能化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短板。這個短板既在硬件,也在軟件,我們做得不夠大膽,也缺乏超前性。”針對領克10 EM-P上市帶來的價值,林杰告訴記者,“此次我們意在改變這一現狀,因此將輔助駕駛列為核心亮點,并在Ultra版車型上實現標配。”
以規模效應攤薄產品成本
“這次領克10 EM-P在座艙跟輔助駕駛方面進行了全面進化升級。”對于產品的定價,林杰直言,“轎車搭載四驅通常成本會比較高。大家對四驅轎車的顧慮主要有兩點:一是成本高,二是能耗相對較大。成本上去、能耗上去,除了北方區域用戶以外,南方用戶可能不愿意選擇。很多人不愿意選擇四驅轎車。但這不是用戶不需要四驅,而是太貴了,沒有性價比。”
林杰告訴記者:“領克一直強調要做‘高價值產品’,其核心就是讓用戶用同樣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現在市場競爭激烈,領克肯定不會打低質價格戰,而是要把我們掌握的技術,借助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盡可能地普及應用。規模上去了,成本自然能攤銷下來。”
“得益于整體規模效應,即便配置升級了,成本依然可控。”林杰舉例說道,“這次搭載的千里浩瀚H7方案,過去僅極氪一個品牌使用,當時單車分攤的軟件開發成本占比很高;而現在隨著方案在領克車型上的大規模應用,軟硬件成本的分攤邏輯(已發生顯著變化)。”
談及為何Ultra版標配英偉達Thor輔助駕駛芯片,林杰解釋道:“我們發現,不少用戶購車后不久便會察覺車輛技術,比如硬件、芯片算力跟不上需求。大家在面對升級迭代時常有疑問:‘為什么我的車無法進行升級?’其實,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硬件性能受限所致。因此,我們這次特意預留了算力冗余,當前輔助駕駛大概需要300-400TOPS算力,因此700TOPS的配置遠超現有需求,而這份冗余,為后續實現更多場景功能升級筑牢了硬件基礎。”
林杰直言:“一款產品成功不僅是產品本身,定價也十分關鍵。定價不能只基于我們自己的想法,更多要結合大市場環境、用戶需求以及競爭環境,做綜合考量。對領克來說,我們在整個大集團定位高端品牌。所以我們也很清晰:領克應該賣出什么樣的價格。但是,要保證產品必須在價值上高于這個價格。這樣才能做到品價比,才能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我們就是用高技術、高配置去打造領克10 EM-P的高價值,來支撐這個價格。昨天,我們也發布了一款Halo版,本來我們是全系標配Thor芯片,為什么我們后來增加了Halo版本,其實也是來自用戶的心聲。因為輔助駕駛的確是很多新能源用戶最愛(的功能之一)。但是領克還有一群用戶對性能、駕控特別喜歡。他們對輔助駕駛不是特別熱衷,但是有肯定比沒有好。聽到這些用戶的心聲,所以我們推出千里浩瀚H5版本,差價更大的是芯片等一些配件差價。Halo版推出以后用戶還是挺認同的。但是在訂單比例上,還是選H7版本的多,總體來說在定位上,定配還是比較精準的。”對于120四驅Halo版本的推出,林杰解釋道。
“我們所有的產品定價,肯定是要基于有利潤,我們不會造沒有利潤的車。特別是領克,我們不能虧本造車。”林杰直言,“現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已經紛紛放下身段。領克03我們堅持到現在,加權成交價還是在12萬元的水平,在領克03上市初期,有些比領克還要貴2萬—3萬元的品牌,現在售價降到了8萬元左右的水平。我們希望領克定價要一步到位,要精準、長效一些,盡可能減少定價后的降價波動,減少給用戶帶來抱怨跟不滿。”
極氪領克整合不是簡單的“二合一”
“極氪品牌本身是從領克品牌里獨立出來的。當時正值新能源快速發展期,在純電領域,各行各業都入局新能源的大背景下,為了更快實現純電領域的技術突破,所以讓極氪獨立出去。”談及極氪和領克的整合,林杰告訴記者,“極氪和領克整合,并不是簡單的‘二合一’。我們會維持極氪和領克各自的品牌定位去發展,極氪要進一步向上,領克則要進一步向寬。”
林杰稱:“回歸吉利集團體系后,包括銀河品牌在內的幾個品牌要形成協同效應,相當于在同一張‘圖紙’上規劃發展,而不是各自畫各自的路線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
“領克與極氪合并的協同效應,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千里浩瀚輔助駕駛。千里浩瀚輔助駕駛是極氪這幾年組建團隊后重點投入的領域。”林杰稱,“現在領克、未來銀河都會全面使用千里浩瀚技術,整體研發成本就能實現量級的優化,這也是我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在輔助駕駛領域,如果沒有整合,第一個使用Thor芯片的很可能不是領克900,而是極氪的某款產品。但合并后,我們會從市場需求出發,判斷哪款產品更需要先發、哪款產品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更大,就優先給哪款產品用技術。這正是整合后,在技術調配與成本控制上釋放的優勢。規模化所帶來的競爭力,將是未來市場的制勝關鍵。”林杰補充道。
極氪與領克的整合效應,也深入至營銷領域。林杰稱:“在用戶看得見的部分,我們還是維持品牌獨立,不接觸用戶的部分,盡可能讓它實現內部共享化。比如,汽車集團的營銷共享支持中心,定位就是服務集團內多個品牌,在不直接面向C端的環節實現資源大協同。”
林杰還表示:“我們的渠道網絡也實現了進一步整合與打通。公司正在構建一套‘大售后’與‘大渠道’體系:在一線及二線城市,極氪仍堅持直營模式,既強化品牌形象,也服務規模龐大的用戶群體;而在四、五線市場,以消費者便利為核心,全力控制渠道運營成本。”
對于品牌整合后的工作比重,林杰告訴記者:“領克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品牌調性、用戶生態以及市場運營都相對成熟了;而極氪采用的是直營模式,渠道團隊都是我們自己的員工,所以極氪的工作瑣碎程度其實比領克更高。從短期來看,極氪的工作量肯定會多一些。”
林杰補充道:“我們看到兩個品牌都在各自領域有很好的市場表現。比如領克900推出,已經交付超過2萬臺,現在月均在7000臺水平,能不能再多賣一點,說實話也是受制于整個生產基地,以及當時規劃的量。現在已經飽和式生產。包括前幾天成都車展,我們的9X預售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是超出我們預期。整體來看,這兩個品牌都是在健康地發展。”
談及未來的產品規劃,林杰告訴記者:我們幾個品牌已經重新定位了各自要發展的領域,肯定是要做取舍的。純電A級和A+插混產品,接下去極氪全新車型不再投入了,它主要生產B級、B+級、C級,要往上做。小型純電就是領克品牌擔當,同時領克不再投入全新的大型純電產品開發。兩個品牌有各自相對的獨立領域,想成相對的區隔帶,定義比較清楚。
“‘領克向寬’意味著,有更多能源方式可以考慮,除了純電以外,領克品牌燃油車也會推出改款產品,插混還會推出全新的產品。所以,領克品牌的發展方案將會呈現多能源化,產品上也會呈現多個性化。”針對“領克向寬”的未來發展規劃,林杰如是向記者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