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5年中報披露結束,部分基金經理再講股市中的“長情故事”——其管理的基金產品長期重倉持有成長股,踐行了長期主義理念。
Wind資訊數據顯示,二季度公募基金重倉持股集中于高成長性行業,超1700只產品持有寧德時代,騰訊控股則被1200多只產品持有。事實上,公募基金對這類成長股的持有并非短期行為,重倉持有一些個股的時間甚至超過了5年。
在充滿變量的資本市場里,保持重倉股多年不變,不僅需要堅定的投資理念,更需要耐得住波動。相關基金經理為何如此執著于某一只或某幾只股票?筆者認為,這背后既有長期主義的堅守,也包含了對于行業邏輯、企業成長性等因素的多重考量。
首先,堅守長期主義的背后,是監管導向、市場規律與基金經理職業認知等因素的共振,其核心邏輯在于通過時間復利實現穩健增值,同時降低短期波動對組合的沖擊。
其次,長期業績決定了公募基金經理的聲譽與行業地位,而只有在波動中保持定力,堅持長期主義,才更有可能在市場中證明自己。反之,若基金經理頻繁追漲殺跌,機構行為散戶化,甚至導致其管理的產品業績波動加大,則很可能被市場和投資者“用腳投票”。
最后,真正的長期主義,體現在基金經理深入理解行業演變規律,篩選出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并以長期持有策略分享企業價值增長的紅利,形成正向循環、動態互促的良性關系。
未來,A股市場需要更多基金經理以實際行動講好“長情故事”,堅守長期主義,深入研究企業內在價值,從而既陪伴優質企業成長,又為投資者帶來穩健回報,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